太監們會叫彼此「公公」嗎?答案揭曉了:「這稱呼」其實更常見

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太監是中國古代宮廷的重要角色。(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宮廷體系內,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之外,有許多的小螺絲們,其中「太監」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的工作包山包海,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面貌與特色。眾所皆知,太監入宮要經過去勢的過程,使得他們在生理上與眾不同,有趣的是,後人常稱呼他們「公公」,那太監們本身,又是如何稱呼彼此的呢?

「公公」這個詞,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但喊起來帶有一些貶義,那他們自己人,真的會這樣叫嗎?事實上,中國就有歷史網站,提出了解答,揭密他們的稱呼,由輩分作為決定。

平輩間的互動,一般會以「爺」一詞來叫,簡單來說是以姓氏加上「爺」字;如果小太監在遇到老太監這種下對上關係的話,則會改叫做「師爺」或是「師父」,蠻容易理解的。

上下關係與工作性質的差異,也誕生了各式各樣的稱呼,成為一項宮廷文化。

剛進宮的新人,有著名稱叫「侍童」,主要負責基層打掃工作,並負責各種底層的雜事,類似學徒的性質;之後的名稱,則還有「監丞」、「少監」等。到了,明朝則因為特殊的政治背景,出現聞名後世的「東廠」,主要成員也是由太監所組成,呈現出與其他朝代截然不同的面貌。

明朝 歷史 取名 稱呼 太監 公公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