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與交通運輸的「碳焦慮」:全球行動的關鍵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金士懿教授特別針對智慧城市與智慧交通減碳議題提出精闢演說。(圖/中山大學提供)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巴黎協定》第 6.2 條,各國透過國際轉讓減緩成果(ITMO)的定義,旨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碳排放的減少。ITMO(國際轉讓減緩成果)是《巴黎協定》第六條的一個重要機制,其主要功能是促使各國進行碳權交易,以實現更有效率的減碳。ITMO的轉換必須遵循永續發展、環境完整性及透明度三大要素,並避免雙重核算。金士懿教授特別針對智慧城市與智慧交通減碳議題提出精闢演說。

今(20)日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特別邀請開南大學國際企業系金士懿博士(榮華碳中和公司策略長),與同學共同分享智慧城市與物流產業所面臨的碳中和議題。李予綱教授及資訊工程學系蔣依吾特聘教授更特別親臨現場交流,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自106年起,執行交通部「高、屏、澎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的計畫過程中,同步開設「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整合學程以培育年輕學子對於交通運輸的認識與技能培養。

此次特別邀請金教授與同學交流目前最令企業關注的碳議題,除了碳盤查與ESG、SDGs外,金士懿教授更擴大從國際觀的視角去了解減碳的觀點,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組織(UNFCCC)的協議,ITMO必須獲得締約方的授權,以應用於另一締約方的自主貢獻減緩目標(NDCs),例如國際航空的CORSIA計畫,《巴黎協定》第6.2條下基於市場的合作牽涉到減排量的轉讓,強調了運輸業在能源相關議題上的多元性,進而帶來重大的成本考驗。

金士懿教授進一步舉例,指出歐洲各地的40個城市已宣佈成為Net Zero Cities,這些城市加入不斷壯大的智慧城市網絡,參與歐盟城市變革的使命,目標在2030年實現100多個城市的氣候中和。這其中包括來自「地平線2020」研究和創新計畫相關國家的七個城市,並將與一個試點城市或已在創新和試點脫碳活動的城市群相匹配,建立相互參考發展低碳城市的重要參考。Net Zero Cities計劃主要確保城市碳中和進展產生的連鎖反應,使一個城市的成功為其他城市的效仿鋪平道路,藉此達到共同創造和交流的目的。這展現了透過Net Zero Cities協助城市合作、分享氣候行動知識和能力的目的,加快碳中和的進程。

▲金士懿教授與學生合影。(圖/中山大學提供)

由於交通運輸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政治經濟系課程的學生來自於各種領域,金士懿教授具有產、官、學多元豐富經驗,是目前學界不可多得全方位的授課教授,不但讓交通運輸與智慧城市的碳議題潛移默化融入其中;同時也讓原本屬於系所專業的教師與學生能夠獲得多元領域的學習。讓本次演講效果在課程與計畫執行中都產生相當正面的回響。

金士懿教授引用《經濟學人》的一篇報告,將終身學習視為經濟的當務之急,強調了個人不斷更新技能與知識的緊迫性,這種要求同樣適用於組織或企業,因為它們必須投資於員工以確保業務的持續成功,如同ESG的概念不但要員工學習,老闆股東更應該學習。學習與發展(L&D)計畫已從單純的人力資源複選框架,發展為實現未來減碳目標的策略工具。有了這種認識,可以使得L&D變革力量的同學,能夠更好地應對當今國際減碳的動態以及對整體環境的重大挑戰。

▲金士懿教授引用《經濟學人》的一篇報告,將終身學習視為經濟的當務之急,強調了個人不斷更新技能與知識的緊迫性,這種要求同樣適用於組織或企業。(圖/中山大學提供)

透過國際協議、城市合作及終身學習的途徑,我們能更全面地理解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的碳焦慮,並在全球範圍內共同努力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環境保護始於教育,教育的根本在家庭,家庭的基礎在道德的傳承,最後金教授更以道家文化推廣教育學會理事長的身分勉勵各位同學《道法自然》,從尊重自然的角度強化環境維護的重要。

金士懿 中山大學 政治經濟系 教授 智慧城市 永續發展 交通運輸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