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補運好日子!民俗專家曝1招送小人、補體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3年節氣中的霜降,在24日(二)凌晨 00時20分39秒交節氣,從這個節氣開始天氣開始漸漸變冷,秋天已進入尾聲,冬天即將到來,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節氣溫已經很低,白露變成寒露,寒露又要變成霜降了,所以叫「霜降」。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周二是傳統節氣中的霜降。(圖/資料照)

民俗專家柯柏成表示,古代農諺中有這樣一句話:「霜降晴天,冬不冷。」這句諺語傳達了霜降時期,晴朗天氣與整個冬季的溫暖關聯。在中國的傳統農耕文化中,人們相信霜降時期的晴朗天氣能為冬季帶來溫暖,所以到了這天,大家可以觀察看看,到了冬天做個驗證。

▲民俗專家柯柏成表示,霜降這一天可以擺玫瑰花擋小人。(圖/資料照)

對應易經的十二消息卦,這個節氣進入了《山地剥》卦,群陰剝陽,只有最後一根陽熱遊蕩漂浮在地表之上,寒陰占了絕對優勢。因此這個節氣就需要送小人,避免小人在事業運勢上的干擾,這一天可以擺一束艷紅色的花七朵,帶刺的紅玫瑰最好,裝在透明的花瓶擺設在家裡的正中央,可以有效阻擋小人。

▲霜降這一天在客廳擺放紅玫瑰花,可以斷開小人。(圖/資料照)

霜降九月中(唐•元稹)

風捲清雲盡,空天萬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這首詩完整說明霜降和重陽節接近的關係,開運法可以在這個節氣喝菊花茶、酒,避免懶散,配合重陽節的習俗可以爬山登高當運動活絡筋骨。

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進補在早年農業社會一般採用食補、藥補相結合的方式,常用的滋補陽氣類的中藥有當歸、枸杞、人參、鹿茸、黃芪、阿膠等,食補類有核桃、龍眼、板栗等。即使這些進補的藥物食物對身體很有益處,但是不可長期、大量的食用,尤其是近代冬季生活的環境一般並不像中國大陸北方的酷寒,加上全球暖氣候變遷,在台灣的冬天已經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冷,進補過多會讓人出現「口乾舌燥、流鼻血」等滋補過度症狀。所以,建議同時配合一些甘涼養陰的藥物食物一起食用,如山藥、蓮子、蓮藕、百合、薏米、梨子等,使得陰陽調和,寒熱平衡。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柯柏成 霜降 玫瑰 改運 小人 節氣 體虛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