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消費者最新數據曝光!「淺消費」和「我經濟」當道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台灣消費者正在快速質變,品牌經營者需要更敏銳的市場洞察。(圖/記者劉沛妘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方線上於2023年12月12日舉辦「2024生活型態趨勢研討會:流沙調伏皮相消費」,揭曉最新數據,發現台灣消費者正在快速質變,品牌經營者需要更敏銳的市場洞察,與消費者一起面對生活成本的追逐。

東方線上蔡鴻賢執行長指出:「台灣消費價值正多元轉變,物價上漲與報復性消費同時發生,約3成消費者開銷增加10%,20世代緊縮消費較為突出,而40世代消費力較整體為強。2024年消費趨勢,將從Indoor轉向Outdoor,從『健康不安』轉向『經濟不安』,值得企業觀察。」

▲台灣物價上漲與報復性消費同時發生,約3成消費者開銷增加10%。(圖/東方線上提供)

回顧2023:消費者對未來經濟沒信心 但肯花錢寵自己

政治大學企管學系特聘教授別蓮蒂分析「東方線上E-ICP資料庫」及「東方快線調查數據」,發現2023年雖然疫情解封,但整體環境卻受物價上漲、俄烏及以哈戰爭等影響,上半年經濟不如預期。消費者雖然對未來經濟沒信心,卻不打算省吃儉用。

從民間消費來看,零售與餐飲業回溫,外食頻次雖較疫情前水準微降,民眾仍有超過一半的用餐是採取外食,居家烹飪的流行已成過去。此外,外食花費大增,2023年消費者平均每餐支出年增率超過30%,若與疫情前2020年相比,平均每餐支出增加超過50%。

眺望2024:消費者對長期通膨麻痺 「淺消費」和「我經濟」當道

大環境不佳,但內需消費暢旺的原因,主要是消費者冷眼看待環境變動,對長期通膨日漸麻痺。人們以「淺消費」顧當下,注重生活享受、看近不看遠。因此「國內旅行」、「吃美食」與「逛街購物」均成長,甚至高於疫前狀態。此外,消費者更願意投資在外貌上,消費品味和質感體驗再次抬頭,顧好自己、享受個人時光的「我經濟」成主流。民眾經濟壓力大,但已找到寵愛自己的消費節奏。

▲2023上半年經濟不如預期,消費者雖然對未來經濟沒信心,卻不打算省吃儉用。(圖/東方線上提供)

別蓮蒂表示:「現在的消費者,已經隨時準備好面對各種驚滔駭浪。長期通膨,大家逐漸習慣,該花的還是會花,然而世事無常,讓人消極面對長遠的未來。就像不想奔跑的愛麗絲,已經懂得冷眼看待環境。」

容貌焦慮迫使「皮相消費」攀升 與疫前相比「人價量」齊漲

從「EOL iNSIGHT 電子發票銷售分析資料庫」觀察,東方線上總監蘇湘婷分析,疫情螫伏3年後,民眾重新面向人群及未來,容貌焦慮迫使外貌投資攀升。與「皮相」相關的消費通路,在人、量、價上皆大幅成長,以化妝品為例,2023年平均月消費1,041元,高於2022年997元。

▲疫後民眾容貌焦慮迫使外貌投資攀升,與「皮相」相關的消費通路,在人、量、價上皆大幅成長。(圖/東方線上提供)

此外,運動美學與戶外風格也受到重視,運動花費人口增加,運動花費金額也成長,光是2023年第三季露營用品,推估銷額就高達25億元。

面對高物價 消費者青睞「即期品」與「平價替換」

根據東方線上研究,面對高物價,有85%的消費者「有意識控制消費」,76%接受「短效期/盒損品」、73%優先挑選「打折的即期食品」、52%消費者會刻意「搜尋福利品」。對照「東方線上電子發票銷售分析資料庫」可以發現,2023年的消費中,有明顯數量的「即期品銷售」,網路也出現大量 「平替」相關搜尋。可見對物價的反應,消費者最激烈的選擇就是「換品牌」(找平價替換品)以及「即期品購買」。

▲消費者逐漸習慣長期通膨,消極面對未來。(圖/東方線上提供)

東方線上總監蘇湘婷解讀:「沒有永恆忠心不變的消費者,當面對高物價壓力或低價通路的引誘,消費者就會轉移。就像行走在流沙上,品牌經營者要留意警訊,並快速應對。」

▲面對高物價,消費者最激烈的選擇就是「換品牌」(找平價替換品)以及「即期品購買」。(圖/東方線上提供)

品牌 消費者 消費 趨勢 即期品 外貌 東方線上 消費趨勢 皮相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