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縮減2個月!高鐵開發「無人機」橋樑巡檢 明年下半年實施

記者楊晏琳/高雄報導

▲台灣高鐵明年下半年開始使用無人機輔助完成橋樑巡檢任務。(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高鐵全長350公里,其中252公里(73%) 為橋樑及高架橋段。為提升巡檢效率,台灣高鐵與工研院合作開發「智慧無人機橋檢運維系統」,輔助人員完成較高難度場域的巡檢,提升安全性及效率,預計113下半年開始使用。屆時可將為期5個月的工期縮減至3個月。

台灣高鐵每年會進行一次橋樑檢修,過去仰賴傳統人工需要耗時約5個月時間;明年下半年開始使用無人機進行輔助後,可將工期縮減至3個月。高鐵公司專案控管課經理陳文澤表示,一般無人機最高可以飛行7至8公里,不過高鐵為了安全起見,在電池可持續20~25分鐘的情況下,將飛行距離控制在來回4公里以下,使無人機安全返回。

▲台灣高鐵明年下半年開始使用無人機輔助完成橋樑巡檢任務。(圖/台灣高鐵提供)

高鐵目前有4台無人機,有9人取得證照,3組人員負責無人機檢修作業。陳文澤表示,無人機做為輔助功能,可增加維修效率,相較傳統人員需駕駛器具一個一個開過去檢查,無人機可幫助檢查墩柱瑕疵,進而使檢修範圍愈來愈廣。

無人機加入輔助巡檢也能提升作業人員安全,陳文澤解釋,有些需要檢查的地方,對於人員來說有一定危險程度,例如下面有河水的橋面、或高速公路及鐵路等人工無法輕易接近的地方,此時使用無人機輔助,可提升作業安全性。

▲無人機上線後,作業人員可透過即時巡檢影像檢視分析。(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除了輔助巡檢,台灣高鐵表示,無人機未來也可運用在緊急事件上,進行現場勘查,並可提供多點(緊急應變中心、行控中心、現場管理與作業人員)即時觀看現況影像,提升同步作業及應變效率。

不僅如此,無人機在拍攝時畫面可即時顯示高鐵里程,利於辨識目的物的位置及數位化作業的管理。可依巡檢作業目的如:支承墊、墩柱、河道、橋底、鋼橋等,進行規畫及排程,以一鍵起飛方式自動完成作業;建構三維模型,呈現橋梁及環境立體化視覺,並可進行量測。

此外,無人機也能搭配橋梁三維資訊,進行歷史照片細部檢視。將大量照片進行快篩分析,針對異常照片進行註記,自動生成巡檢報表,輔助數位化作業管理。自動辨識/分類構件(如電力桿、支承、墩柱、鋼橋);發展AI劣化自動分析技術,輔助維護人員提早發現潛在異常區域。

高鐵 無人機 橋梁巡檢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