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10天可增70班次!旅客爆量 開箱高鐵總機廠「體檢」34組車輛

記者楊晏琳/高雄報導

▲台灣高鐵燕巢總機廠。(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高鐵為確保列車運行順暢及旅客安全,除了定期的日檢、月檢之外,每組列車行駛一定程度時就會進行轉向架檢修、車輛大修。通車初始約需30個日曆天,不過後期便逐步縮減作業期程,目前僅需20天就可出廠,相當於10天最多可增加70個班次的旅運服務。

▲轉向架。(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轉向架移動作業。(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轉向架移動作業。(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高鐵目前共有34組(台)列車,每週運行共計1059班次,並視假日旅運需求增加。台灣高鐵公司表示,透過精進維修排程,可提升運能,載運更多旅客。根據高鐵現行維修排程,每組列車行駛里程累積到60萬公里/18個月(依先到達者為主),就會執行「轉向架檢修」(簡稱BI, Bogie Inspection),累積120萬公里/36個月(依先到達者為主),則除BI外再同時執行「車輛大修」(俗稱「大修」簡稱GI, General Inspection)。

自2007年通車營運以來,列車已歷經7次GI檢修,目前正陸續執行第8次GI,2008年12月時高鐵車隊首度執行GI作業時,平均每列車從進入燕巢總機廠到再次投入營運服務,約需30個日曆天(含週休二日及國定假日);不過自2016年起提前規劃後,便逐步縮短BI、GI作業期程,目前每列車執行GI檢修只需要20天,以每一組列車每天最高可以執行7個趟次的旅運服務計算,提早10天出廠,即相當於10天最多可增加70個班次的旅運服務。

▲台灣高鐵燕巢總機廠內部。(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台灣高鐵燕巢總機廠內部。(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台灣高鐵表示,透過「精進維修排程」有效提升運能,背後有二大關鍵原因,其一是增加投入BI、GI的人力,2018年2月從原本約350人增加1.4倍達到約500人,透過輪班方式讓週末假日也可以持續檢修,嚴格落實轉向架檢修和大修等維修排程。

其二是從過去維修經驗中,與國內廠商開發本土化機具設備與維修策略精進。包括使用新型列車車頭維修平台可節省1/3作業時間、轉向架移載車和早期吊掛作業所耗費人力相比減少一半左右等。

舉例而言,完成維修的轉向架如需移至儲存軌時,早期需要利用天車吊掛轉向,再由人員將轉向架推至儲存軌。吊掛作業過程需4員安裝掛勾及1位操作固定式起重機。不過台灣高鐵公司自2009年3月起與本土廠商合作,量身打造專用的「轉向架移載車」,只需1至2員作業人力,即可將轉向架移至儲存軌,大幅節省人力與作業風險。

▲透過轉向架移載車,可節省人力與作業風險。(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專為高鐵列車客製化設計的專用車頭維修平台,運用在GI或臨時檢修需更換車頭玻璃、頭燈罩或修補框沿封膠等作業。自備獨立之工業電池透過馬達驅動平台移動及定位,再透過液壓系統將平台升降到維修所需的適當高度,更配備光電與微動開關監測系統,可確保平台與車頭接近時之距離,提升作業安全及減少移動定位人力。

▲新型車頭維修平台,可提升作業安全及減少移動定位人力。(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台灣高鐵燕巢總機廠內部。(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台灣高鐵燕巢總機廠內部。(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台灣高鐵燕巢總機廠內部。(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台灣高鐵燕巢總機廠內部。(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台灣高鐵燕巢總機廠內部。(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高鐵 維修 運能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