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蕭這一年】朝小野大!藍白夾殺「投票投不贏」 賴清德施政挑戰多

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上任將滿一周年,由於立法院藍白兩黨聯手形成的朝小野大局面,使得新國會鬧哄哄、施政遭遇困難。(圖/總統府提供)

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統賴清德就任即將滿一年,回顧過去一年來,內部有立法院形成三黨不過半、實際上在野握有多數的「朝小野大」情勢,對外又有中國持續的統戰與軍演,以及美國對等關稅問題,困難重重,內政方面更因此遭遇阻礙。而從「國安17條」到「反獨裁應去北京天安門抗議」等強硬回擊,都可見到賴政府試圖突圍的意志。

三黨不過半?其實是朝小野大

2024年大選後,國會形成三黨不過半局勢,賴清德當選後也提及,他尊重民眾的期待,面對新的國會結構,台灣必須走向「溝通、協商、參與、合作」的政治,他也很樂意與在野領袖見面,共商國是。但隨著新國會上任,藍白逐漸形成在野聯盟,民進黨在每次爭議或重大法案投票時,票數無論如何都沒有在野黨多,朝小野大的局面便再次上演。

隨之而來的第一槍便是國會擴權法案,藍白兩黨在充滿爭議的立法過程中,通過藐視國會罪、聽證權等修法,立法院的亂象最終也引起10萬人上街的「青鳥運動」,賴清德簽署法案後,在總統府談話時便提及,反對國會擴權不是反對國會改革;國會應改革,但不應擴權。方式更該合法、合憲。最終法案多數內容也遭大法官認定違憲。

而後的憲訴法、財劃法、選罷法三項修正案,以及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遭大幅刪凍等,也再度引爆爭議。行政院業已針對各項爭議法案提出7次覆議,但奈何票數拚不過,皆無法通過。此外,大法官人選、NCC委員、考試院人事案的延宕,也一再凸顯朝小野大格局下,賴政府面臨的種種困境。

▲朝小野大格局下的第一槍便是去年5月底的「青鳥行動」,10萬人為抗議國會擴權法案走上街頭。(圖/記者楊士誼攝影)

大罷免風起雲湧 藍營深陷虛假連署卻高喊「司法迫害」

新國會鬧哄哄、總預算刪凍的各項提案理由,以及藍白立委言行舉止所造成的仇恨值,皆導向大罷免潮的爆發。不論是國民黨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徐巧芯的「比中指」,抑或是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與國民黨日漸親近,令不少民眾不滿。面臨多個國民黨立委罷免案連署不斷增加與達標、送件,藍白兩黨也先後投入罷免民進黨立委的反制,卻因為國民黨在全國各地爆發多起偽造連署事件,引發新的政治風波,賴清德的回應也逐漸趨於強硬。

如民眾黨因前主席柯文哲深陷京華城與競選小物弊案而遭收押,更遭檢方求刑28年6月,在今年1月11日舉行「釘孤支」活動,抗議「綠色威權」,賴清德也直言「不能因為判決不如意,就抹煞司法專業,甚至質疑司法獨立性。」

又如國民黨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先前涉及死亡連署爭議遭台北地院裁定收押禁見、罷免綠營立委的國民黨青年軍遭裁定交保等,引發藍營在4月17日第一波抗議,更突破集遊法限制,在北檢大門前抗議一晚才消停;4月26日時還與民眾黨一同上凱道「戰獨裁」,更喊出要罷免賴清德,引發熱議。在野陣營高舉「司法迫害」、「反對獨裁」大旗,不見得能得到更多支持,反遭批評無理取鬧,賴清德面對凱道集會,更以「反獨裁應去北京天安門抗議」作為回擊。

上任第一年,面對藍白夾殺,賴清德施政看似更加困難,但伴隨著大罷免潮挾帶的民意,與藍白陣營不斷「自爆」,是否仍能迎來轉機?仍有待持續觀察。

▲▼朝小野大之下,藍白的作為與言行舉止也激起民怨,更引發大罷免潮,國民黨在爆發虛假連署爭議後更直衝北檢抗議,高舉「戰獨裁」大旗。(圖/記者楊士誼攝影)

賴清德 凱道 國民黨 民眾黨 立法院 民進黨 大法官 總預算 罷免 國會擴權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