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慾過度」害GG狂冒小水泡?醫揭密:共用毛巾危險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小弟弟長水泡別輕忽!泌尿科醫師陳鈺昕示警,恐是生殖器皰疹。(圖/資料照)
「小弟弟」冒出小水泡,別以為使用頻繁所致,可能是感染病毒。泌尿科醫師陳鈺昕提到,男性生殖器也會長皰疹,病毒會透過皮膚或黏膜接觸感染,主要藉由性行為傳播。若想預防感染,應建立安全性行為的習慣,不與他人共用私人物品、增強免疫力、定期性病篩檢。
陳鈺昕在 臉書粉專指出,生殖器皰疹由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病毒會透過皮膚或黏膜接觸感染,主要藉由性行為傳播,常見於生殖器部位、口腔等,也可能經由使用受汙染的物品接觸傳染(如毛巾、衛生用品)、母嬰垂直感染,而且感染後,病毒會潛伏於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低下時再次復發,感染部位會出現紅疹、小水泡、潰瘍等,雖然較易控制,但也容易復發。
而生殖器皰疹與帶狀皰疹大不同,帶狀皰疹俗稱「皮蛇」,由水痘病毒所引起,感染過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中,免疫力一旦下降,病毒再度活化成帶狀皰疹,沿著神經擴散至皮膚,常見於胸部、背部、臉部,患者會感覺神經刺痛、灼熱、發癢感,並出現紅疹與水泡等,復發機率較低,但臨床症狀較嚴重、免疫力極低者可能死亡。
陳鈺昕補充,生殖器皰疹分為兩種,「第一型HSV-1」主要造成唇皰疹,感染嘴部黏膜或其他皮膚,「第二型HSV-2」以生殖器感染為主。根據WHO統計,全球67%人口罹患單純皰疹病毒HSV-1,初次感染皰疹病毒時可能完全沒症狀,許多人童年時期就受到HSV-1病毒感染,卻不自知,病毒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結內,待免疫力低下時,會甦醒過來複製病毒,因此並非性生活活躍的人才可能被感染。
陳鈺昕提醒,一旦感染過皰疹病毒,就無法完全治癒,但可以透過藥物控制,並預防復發,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包括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避免性接觸、不與他人共用毛巾、護唇膏、刮鬍刀、餐具等可能接觸病毒的物品,還要增強免疫力,減少復發機率,並定期做性病篩檢,若有生殖器皰疹病史,應主動告知伴侶,採取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