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難找!「這年」又碰退休潮…教育部揭對策
教育部長鄭英耀9日表示,從改制國中以來,大約每30年會有一波教師退休潮,最近的一波預計是民國120年左右。因應可能的新陳代謝,將從增加彈性聘用管道等著手,引入業界人才。
▲教育部長鄭英耀(左)出席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有談到教師荒問題。(圖/中央社)
教育部9日在嘉義市舉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鄭英耀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及少子女化等因素影響,近年各縣市越來越難找到足夠的教師,且越來越多許多師資培育生沒有投入教職,新陳代謝出現難題。
對此,鄭英耀分析,民國57年國民教育改革(指推動9年義務教育),初中改制成國中後,補了大量的中學教師,而這些人在滿足退休年齡後,約在民國90年左右形成一波退休潮,又再補入大量教師。如果以30年為一個世代,預計下一波退休潮會在民國120年左右。
鄭英耀表示,台灣近年透過多元師資培育,培養大量滿足教育現場需求的優質人力,但隨著時代的轉變,許多教學典範也在改變,是時候思考一些實驗的培育模式。
舉例來說,台灣科技業人才需求眾多,導致許多理工科教師、師培生放棄教職,改到科學園區上班。然而,也有很多產業人才在40、50歲之後,想轉換教育體系作育英才。鄭英耀說,教育部將提供彈性的機制,透過轉任獎金等方式,鼓勵這些人才進入中小學服務。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武曉霞補充,因應半導體、AI等業界吸引力強,導致學校不易招聘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教師。教育部將引導相關系所畢業且具業界資歷,或是曾任大專校院相關科系教師的人才,在強化必要教學知能後,就能進入中小學擔任專業及技術、教學支援老師,而不像一般教師須經實習等程序,預計115年起聘任。
另外,武曉霞也提到,114學年度起也加強增量培育師資生,國小增160名、特教增120名,中等師資類科在自然、科技等領域增300名。同時也擴大開設各類科學士後教育學分班,鼓勵社會人士投入教職,114學年度核定招收約1300人,是為113年的8倍。
其餘策略還包括讓台師大以公費培育工業類科專長師資,以及由屏東大學辦理原住民國小師培公費專班等。武曉霞強調,近年師資生在取得教師證的第一年,任教率都達6成以上,且有提升的趨勢,並沒有出現部分媒體報導的大幅流失的情形,但還是會透過積極充實各類專長師資,確保教學人力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