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卡防詐大突破 臺灣企銀跨域聯手共築安全金融網
專案中心/綜合報導
數位金融時代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其中「SIM卡交換詐欺(SIM Swap Fraud)」已成用戶資產與隱私新威脅。臺灣企銀、中華電信、全盈+PAY、精誠資訊及鼎盛資科宣布攜手合作,發表全台首創「SIM卡交換詐欺聯防機制」,為用戶財產安全再築防線。
▲臺灣企銀跨域聯手共築安全金融網。刑事局預防科科長林書立(左起)、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執行秘書蘇佩鈺、金融總會秘書長吳當傑、金管會創新處處長胡則華、臺灣企銀董事長李嘉祥、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全盈+PAY總經理劉美玲、精誠資訊金融服務事業體總經理陶亞光,共同出席記者會。(圖/台灣企銀提供)
發布會由臺灣企銀董事長李嘉祥主持,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全盈+PAY總經理劉美玲與精誠資訊金融服務事業體總經理陶亞光出席。臺灣企銀董事長李嘉祥表示,擔任金融機構角色,要成為用戶背後的把關者,未來也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源,完善防詐機制,提供更安全的金融服務。
SIM卡交換詐欺是詐騙集團透過非法手段取得被害人身分資訊後,冒名向電信業者申請補發SIM卡。一旦新卡啟用,被害人手機號碼即遭掌控,導致銀行OTP驗證碼等通訊被攔截,詐騙者可趁機進行未經授權的數位金融交易,嚴重威脅財產安全。
據2024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報告顯示,僅2023年美國SIM卡交換詐欺案件損失金額超過4,800萬美元(約新臺幣14億元),凸顯SIM卡交換詐騙的嚴重性,也預警著未來臺灣金融與電信產業的犯罪趨勢。
為積極應對此新型威脅,臺灣企銀與中華電信、全盈+PAY、精誠資訊及鼎盛資科聯手,跳脫傳統「事後追查」模式,首度從「事前主動保護用戶」角度出發,首創「SIM卡交換詐欺聯防機制」,關鍵核心在於跨域身分驗證技術,當系統偵測到用戶觸及SIM卡高風險行為時,將立即啟動多段驗證流程,交易前即時辨識異常情境,遏止詐騙得手機會。防詐機制未來將逐步擴展至金融轉帳、電子支付及會員登入等,全面發揮識詐阻詐效能,推動跨業聯合打擊詐騙的普及發展。
臺灣企銀表示,透過跨域合作,期許吸引更多業者響應,共建具備監理視角的防詐治理制度。臺灣企銀未來亦將持續透過創新科技應用,守護客戶帳戶安全,為數位金融環境奠定值得信賴的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