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也不想吃!網揭平價鐵板燒「這1敗筆」引共鳴 調味過重成最大隱憂

實習編輯藍子瑄/台北報導

▲隨著民眾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食,高油重鹹的鐵板燒也因此面臨新的考驗。(圖/資料照)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有多久沒吃平價鐵板燒了?這種「現炒現吃、主菜加雙青菜」的平價美食,過去以高CP值、快速上桌等優勢吸引不少忠實顧客。不過近年卻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反感,甚至直言「有錢也不想再吃」,並點出關鍵敗筆:「不是變貴,是太油太鹹!」引發網友熱議,其中也反映民眾的飲食習慣,越來越注重健康,讓這類高油重鹹的經典快炒面臨新挑戰。

不只口味重 配菜重複也讓人膩

有網友在社群平台 Threads 發文指出,花200元點主餐搭配豆芽菜、高麗菜,不僅吃不出變化,味道也偏油偏鹹,直言「還不如自己在家煮」。其他網友也認為,即使品牌不同,口味大同小異,吃久了容易感到膩口。

為什麼都這麼鹹?原來是這原因

對於鐵板燒常被詬病「口味太重」,其實和烹飪流程有關。連鎖平價鐵板燒為應付尖峰用餐時段,廚師往往一次大量炒菜,為求快速出餐且維持一定水準,就會多加鹽與油調味,若再加上辣椒客製化需求,整體口感就更偏重。

健康意識抬頭 消費者轉向清淡飲食

隨著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飲食健康,對高油、高鈉食物的接受度也明顯下降。一些消費者坦言,過去愛吃鐵板燒,現在則會刻意避開這類「吃完口乾舌燥」的料理,轉而選擇能調整鹹度的店家,像是大埔鐵板燒,就提供顧客客製化選項,受到不少清淡派網友好評。

營養師提醒:小心鈉攝取過量 營養師高敏敏也提醒,國人每日鈉攝取量應控制在2400毫克(約6克鹽)以內,過多可能導致水腫、高血壓、腎臟負擔等健康問題。她指出,若常有頭痛、口渴、水腫等情況,可能是吃太鹹的警訊,建議少吃加工品與重口味餐點,也應避免喝完火鍋或泡麵湯頭。  

平價鐵板燒 重口味 調味 健康飲食 鐵板燒 夜市美食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