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如果紀錄片《造山者》讓你很感動,你就應該支持大罷免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記錄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從孤立無援到影響全世界的半世紀歷程的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近日引發話題。作家顏擇雅今(14)天表示,如果紀錄片《造山者》讓你很感動,你就應該支持大罷免。
▲顏擇雅表示,如果紀錄片《造山者》讓你很感動,你就應該支持大罷免。(圖/記者楊士誼攝影)
為什麼?顏擇雅說明,《造山者》對於台灣半導體業成功,提出一個《晶片戰爭》、《張忠謀回憶錄》、《晶片島上的光芒》都沒提到的因素:七十年代國民黨官員的救亡意識。事實上,如果接觸過瞿宛文的學說,就會對這種觀點很熟悉。
這種救亡意識對於20世紀中國史真是再重要不過。梁啟超寫文章呼籲的是這個,五四運動爆發是因為這個,抗戰期間許多青年奔赴延安或大後方也是為了這個。共產黨利用它,合理化自己的極度暴力。國民黨把它帶來台灣,成了反共小說《滾滾遼河》與《藍與黑》的主題。學者瞿宛文主張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因素是它。如果要探究白色恐怖成因,一定也少不了它。
但什麼是救亡?顏擇雅說, 不就是擔心隨時可能亡國?近年常聽到的「亡國感」一詞在戒嚴時代沒出現,只因為當年沒言論自由。
她表示,許多觀眾為《造山者》流下眼淚,不就是因為它喚起許多人的記憶?國民黨是怎麼失去救亡意識的呢?還變成只會嘲笑台派「販賣亡國感」。
等一下,台灣根本尚未建國,現在大家擔心會滅亡的,除了中華民國還會有什麼國?顏擇雅進一步表示,很多人都說罷團公民跨越藍綠。另一種說法,是與梁啟超、五四運動一脈相承的兩蔣、李國鼎那種救亡意識第一次與「美麗島」所代表的台灣民主傳統結合起來。我們說大罷免是在寫歷史,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所以,藍營基層這次出來,不就是承繼了《造山者》相當強調的救亡意識?顏擇雅還說,罷團領銜人之一曹興誠同時也是《造山者》中「RCA取經團」的一員,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