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1部位有傷」可能是家暴!法醫示警:下次恐成屍體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衛福部呼籲,老人保護案件已成為威脅銀髮族老年生活品質,及早避免、及早求助才能解決危機。(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老人遭受家暴議題也受到關注。根據衛福部統計,近5年來台灣老人保護通報案件逐年增加,其中以(孫)子女對老年(祖)父母暴力為最大宗,佔整體通報案件55%。保護服務司張秀鴛司長表示,113年全年家暴通報案件達17.9萬件,其中老年遭受家暴占比近1成、約2萬4396件。法醫提醒,若發現長者臉部瘀青、黑眼圈、頸部抓痕等傷勢,應高度懷疑虐待或照顧疏忽,並警告「脖子若有掐痕卻不處理,下一次可能就是看到一具屍體了。」

高醫大法醫病理科醫師尹莘玲今(15)日在記者會分享,部分老人家遭受到親屬家暴卻不願承認,對外大多謊稱是跌倒。尹莘玲提醒,若是看到老人家有瘀傷,就要懷疑是否受到虐待或照顧疏忽,大部分老人受傷位置集中在頭、面、頸、軀幹及上肢部位。

尹莘玲舉例,若是看到老人臉部有瘀青、黑眼圈,幾乎都是受到毆打,其中頸部有傷是最危險的。她分享案例,有兒子因為長期照顧長輩,感到疲累,因此動手掐他脖子,驗傷時老人一直罵多事、強調兒子很孝順,不過因為掐痕明顯,最後仍通報社會局。尹莘玲提醒,若脖子有掐痕卻不處理,下次受害者被掐死的機率是普通人的10倍,「可能就是看到一具屍體了」。

尹莘玲指出,高醫與高雄市家防中心建立醫療驗傷流程,只要有案件通報到社會局,受理後將由社會局評估是否需要由高醫驗傷。驗傷後則會與家防中心召開網路研討會,商討如何處理,走社會局流程。若是遇到有生命危險的重大案例,家防中心會督導啟動司法調查,由地檢署介入處理。

台灣老人暨長期照護社會工作專業協會理事張宏哲提到,許多老人遭虐後,因親情無法割捨,擔心子女受罰,使得案件難以及早被發現與介入,最後又回到剝削與暴力的情境。

高雄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組長鄭慧敏也分享案例,一名居服員到府服務時,發現75歲獨居阿嬤眼睛腫脹瘀青,然而阿嬤及其50歲兒子皆稱只是跌倒而已。居服員發現阿嬤大腿也燙傷、左手中指受傷,說服阿嬤就醫後,醫師診斷為腦出血,須住院治療。最後向阿嬤說明政府保護立場,依職權向法院聲請保護令,保障阿嬤安全,並使兒子接受加害人處遇計畫輔導。

衛福部呼籲,老人保護案件已成為威脅銀髮族老年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風險因子,唯有及早避免、及早求助才能解決危機;同時鼓勵老人面對成年子女的剝削與暴力,應勇於尋求外部協助,維護自身權益,活出自信且獨立的晚年生活。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保護被害人隱私,避免二度傷害

拒絕家庭暴力,請撥打110、113

拒絕兒虐、防止老人受虐,請勇敢撥打110、113

老人 家暴 老人虐待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