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嘔吐!女3個月內暴瘦15公斤 醫揭罕見病因:大腦故障

大陸中心/程正邦報導

▲莫名打嗝嘔吐、眼前發黑或手腳無法動彈,其實可能是泛視神經脊髓炎的前兆!(示意圖)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江蘇淮安市一名40餘歲的王姓婦人,自2月起出現全天候劇烈噁心、頻繁嘔吐與打嗝,導致三個月內體重暴跌約15公斤。她多次前往南京、上海知名醫院求診,完成胃鏡、腹部CT等檢查,結果均無異常,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膽汁反流,甚至被建議服用抗焦慮藥並轉診心理科,但症狀始終未改善。

直到近期出現頭暈與語言不清時,被緊急送往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師安排頭部MRI檢查後,確診為罕見的「腦極後區綜合症」(Area postrema syndrome, APS),引發社會關注。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廖翊筑說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症狀來得又急又快,且容易復發,去年底單株抗體藥物已通過藥證申請,期望能造福更多患者。(資料照)

大腦「嘔吐司令部」失靈 胃檢無異狀增誤診風險

神經內科佟強主任指出,大多數患者認為嘔吐是胃部疾病,卻忽略大腦中控制嘔吐與打嗝的區域:腦幹內側的腦極後區(Area postrema)。該區屬於化學感受器觸發區(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缺乏血腦屏障,能感知血液中致吐化學物質並引發反射性嘔吐反應。

APS 症狀包括持續超過48小時且不回應常規治療的惡心、嘔吐與打嗝,神經症狀出現前常被誤診為消化系統疾病 。已有臨床報告指出,APS 可能是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等中樞神經炎症性疾病的初期特徵,常透過頭部 MRI 發現延髓背側(dorsal medulla)含腦極後區高信號變化。

▲目前泛視神經脊髓炎已有2款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規定患者必須「一年內復發2次且達相當失能程度」才能用藥,但泛視神經脊髓炎主要影響視神經、脊髓,每次發作患者都有可能面臨失明或癱瘓的風險。(資料照)

及時診斷關鍵 神經科介入讓病情轉機浮現

經佟強醫師仔細閱片後,王女被轉入神經內科,他判斷其症狀與腦極後區功能異常高度相關,進行免疫治療如高劑量皮質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後,患者症狀逐步緩解,嘔吐與打嗝止住,體力恢復中。

佟強建議,面對頑固性嘔吐、打嗝且胃腸檢查未見異常的患者,應盡早考慮 APS 可能性,儘早進行腦部影像檢查。這不僅有助於釐清病因,更能及時啟動針對性治療,避免反覆誤診與延誤治療機會。

誤診 打嗝 Area postrema syndrome 持續性嘔吐 中樞神經罕病 大腦控制嘔吐 MRI神經檢查 神經內科診斷 胃腸 vs 神經病因 腦極後區綜合症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