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僅短暫為無力的消費者買單 專家示警:美國終將自嘗川普關稅苦果

編譯 莊佳芳/綜合報導

美國主導的關稅大戰持續,各國搶著與美談判,希望可以盡量降低關稅,儘管川普政府堅稱外國將承擔關稅成本,《經濟學人》分析指,多數企業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或者壓低利潤應對。但專家警告,隨著企業吸收能力逐漸耗盡,美國終將深刻感受到貿易戰的代價。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於27日與歐盟完成雙邊貿易協定,美國對歐盟的關稅降至15%,而歐盟也同意向美國購買7500億美元的能源(約台幣22兆),另外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約台幣17兆)。英國、日本、越南等國也皆與美國完成談判。8月1日的關稅大限將至,台灣目前仍在談判中,各界呼籲政府盡快公布關稅數字,以便企業及早擬定應對方針。

歐盟27日與美國達成雙邊貿易協定,美國將關稅從30%降至15%。(圖/翻攝自X平台 @theconread)

誰為關稅買單?

《經濟學人》引述研究分析,當一個國家對進口產品課徵關稅,通常供應商會保持相同價格,並把多出來的關稅疊加在售價上,這個情況在川普第一任期時就出現過,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時的關稅完全轉嫁到了進口商品的國內售價上。然而同樣的情況,現在的川普政府卻認為,被課徵關稅的國家會透過降低售價,來分散負擔。

許多外資公司已經對川普的關稅政策,採取行動,義大利跑車製造商法拉利,在今年四月將汽車售價調漲了4%;英國英力士集團也表示將提高其越野車的售價;日本相機製造商佳能,同樣受關稅衝擊,預告各經銷商做好漲價準備。

義大利跑車製造商法拉利在今年四月就已經將售價調漲。

企業替消費者買單

但關稅導致通膨的情況,比預期的還「溫和」,《經濟學人》報導,美國六月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僅比上月上漲0.2%,低於預期的0.3%。據德意志銀行研究,這樣是趨勢是因為企業替消費者買單了,也可以說是,企業接受了較低的利潤,暫時避免漲價。

目前替消費者買單的企業,除了日本電玩大廠任天堂六月開賣的Switch 2遊戲機,在美國售價維持449.99美金,還有在美國熱銷的韓國美妝品牌TIRTIR,中國環保餐具供應商富嶺,也表示,其客戶希望他們可以承擔關稅成本。

消費者無法再忍受更高的物價

《經濟學人》針對美國各大貿易夥伴,包括加拿大、德國、墨西哥的出口價格分析發現,在2021至2022年高通膨期間,這些國家的出口商將售價提高了15%以上,但在過去一年裡,美元疲軟的情況下,出口商卻沒有漲價,以本幣計算的出口價格,反而下降了3.6%。

為什麼會出現反差如此大的情況?《經濟學人》分析稱,是因為外國公司通常財務狀況良好,在過去十年裡,新上市的公司總利潤率都成長了約兩個百分點以上,這讓他們目前還能夠承受些微的利潤下滑,也就是前述他們能「替消費者買單」的原因。

與賺得盆滿缽滿的外國公司不同,美國消費者經歷了高通膨時代,普通家庭已經無法再忍受更高的產品價格,他們憤怒的表示所有東西都太貴了。

美國將感受痛苦

《經濟學人》稱,美國經濟將在不久之後,深刻感受到貿易戰帶來的影響,文中引述德意志銀行的研究指出,一些中國企業就算已經降低價格,但降價幅度遠無法抵銷鉅額的關稅上漲,其他外國企業就算目前可以吸收關稅,但也不可能永遠吸收,更不用提那些尚未達成協議的國家。

「川普總是喜歡挑戰他的對手,不論是經濟學界還是其他領域,但他最大的敵人始終是自己。」 《經濟學人》下了這樣的總結。

美國 川普 關稅 談判 歐盟 通貨膨脹 通膨 出口 漲價 消費者 貿易戰 貿易 貨幣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