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登山老手失溫「8歲男童」打電話求救 山友曝1制度失靈:3天沒通報?

記者潘靚緯/南投報導

63歲詹姓女山友為特搜隊義消,與70歲陳姓嚮導及其8歲孫子攀登可樂可樂安山,遭遇颱風侵襲,不幸失溫罹難。(圖/翻攝自當事人臉書)

南投知名登山路線「可樂可樂安山」16日發生山難,造成2名經驗豐富的登山老手不幸罹難,死者70歲的陳姓資深嚮導即將完成300岳,63歲詹姓女山友則是特搜義消,陳姓嚮導同行的8歲孫子用手機打電話對外求救,才得以倖存。對此,有山友質疑,本案詭異之處在於報警的竟是小孩隊員,分析「留守人制度失靈是事故近因」,加上一連串的錯誤不斷疊加,才導致發生山難的遺憾。

請繼續往下閱讀….
8歲男童透過阿公手機打電話對外求援脫困獲救,有山友指出為何是年紀最小的隊員求救,質疑留守人制度失靈。(圖/消防署特種搜救隊提供)

該名山友在臉書社團「靠北登山大小事」發文表示,倖存的8歲男童應該是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山難當事人,男童之所以能在危急時刻報警,顯示平時訓練有素,才懂得如何求救,登山教育從小紮根果然是有用的,但也反應整體行程規劃、颱風風險評估與後勤聯繫出現重大疏漏。

山友指出,早在8月8日「楊柳」颱風生成後,各國氣象單位都預測會直撲台灣,8月9日就預估最晚13日可能登陸,且七級風會在登陸前18小時率先抵達。3人登山路線所在的南三段,位置距離颱風路徑僅約40公里,勢必會被受到暴風圈影響,隊伍卻持續前行,「8日至17日的南三段,位置離X軸不到40公里,也就是說不管颱風路徑偏北或南,出發當天就可以篤定會被暴風圈掃過。不用賭了,一定躲不過。只要對颱風動線及山路地理位置有清楚概念,事前就可以算出來,不需要事後諸葛」。

山友進一步分析,山難往往是「錯誤疊加」的結果,依照行程,8月11日隊伍仍有機會在內嶺爾三岔路營地折返撤退,在狂風驟雨抵達前趕回林道上的工寮,但隊伍卻繼續挺進,從義西請馬至一路到郡東山,沿途暴露在斷崖與四面透風的草坡,颱風連屋頂都能掀翻,帳篷根本無法抵禦惡劣天候,導致最終失溫。這與去年南二段3名山友罹難的原因如出一轍,「兩案的差異在於南二通訊受阻,三人與留守人斷聯,但本案詭異之處在於為什麼報警的是小孩隊員?」

山友也質疑「留守人制度」失靈,「經過三天,氣象資訊更新,已經能夠更確定颱風動線南移,不再是擦邊球了,這也意味著更危險,因為隊伍離眼牆更近,風雨越大,留守人得通知隊伍並要求撤退,等警察機關通知太晚了。」,強調若留守人如果在颱風登陸後無法得知隊伍訊息,或者知道隊伍在颱風登陸前沒有撤退到安全的地方,都應該通報,「怎麼會三天都沒動靜,難道根本沒有留守人?」直指留守人制度失靈是事故近因。

根據《CTWANT》報導,該名山友最後呼籲,一個錯誤不足以致命,一錯再錯才會要你命,登山教育除了強調體能與技術,更應學習「撤退的智慧」,切忌「來都來了」,先確保可以解決困難的問題,設定明確的停損點,堅持才有意義。懂得何時該「放棄」,比盲目「堅持」更重要,沒經過這些推敲和深思熟慮,只是持續堅持,就會掉入人生騙局。最後山友認為,「這位阿公最後付出生命代價,告訴孫子登山教育裡的生死學,我不知道他懂不懂,那你學會了嗎?」。

文章發表後,獲得不少網友認同留言表示,「堅持出發,走完就是幸運。生命安全很重要,真的不要去賭那個萬一,代價太大了」、「在8號前能獲得的資訊看,確實也沒放棄的理由,但上山後沒持續關心颱風動態,制定避難迫降計畫,應是導致這次不幸的主因。」、「撤退在選擇中,從來就是最難的,這個跟老手新手無關,這是人性。」。

南投 颱風 嚮導 山難 男童 留守人 可樂安山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