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烏克蘭太燒錢!中俄貿易下滑收入減 普丁盤算見習近平促商業增溫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據《路透》28日報導,俄中貿易一度因俄烏戰爭飆升至歷史新高,但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雙邊貿易出現下滑趨勢,讓克里姆林宮相當擔憂。根據三名接近俄方的消息人士透露,俄羅斯總統普丁正準備赴中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並藉此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試圖扭轉這股下滑的局勢。
在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西方國家紛紛與莫斯科切割,反而讓中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經濟支柱,進口包括俄油、出口汽車及電子產品,使得雙邊貿易在2024年衝上2,450億美元(約新台幣7.5兆元)的歷史紀錄。
但中國海關最新數據指出,2025年1月至7月間,俄中貿易額同比下降8.1%。主要原因包括中國車輛對俄出口驟減,以及俄國對中石油出口下滑。消息人士坦言:「在普丁訪中前,雙方官員都在想辦法刺激貿易,因為目前的數字看起來真的不好看。」
能源、農業成突破口
知情人士指出,農業與能源可能是雙方拉抬貿易的新方向,例如西伯利亞力量二號天然氣管線,以及俄國冬小麥出口。但由於多年來雙方遲遲無法敲定管線協議,小麥出口也沒有進展,挑戰依舊存在。
目前中國仍是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雙方在戰略上綁得更緊。2022年2月普丁出兵前夕,兩國還簽下「無上限」戰略夥伴協議。習近平今年5月訪俄時更對普丁說,兩國應該成為「鋼鐵般的朋友」,並承諾加強合作以抗衡美國影響力。
然而,北京在這段關係中占絕對主導地位。中國經濟規模約為俄羅斯的9倍,提供的科技與設備更是俄軍能持續作戰的關鍵。俄方一名消息人士直言:「沒有中國,我們連一枚飛彈、一架無人機都造不出來,整個經濟早就垮掉了。」
中國強調「合作成果豐碩」
雖然俄方內部對中方態度不乏抱怨,例如有人直言「中國不像盟友,時常拖延付款、趁機佔便宜,甚至有時還明目張膽的搶奪」,但北京官方則保持正面基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兩國合作「成果豐碩」,基礎穩固,長期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並強調中方對中俄合作前景充滿信心。
進口車暴跌、俄本土產業回升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5年前七個月,俄國燃料出口下跌近20%,智慧型手機與電腦進口大減27.5%;而車輛的部分,包含乘用車、卡車、拖拉機等,進口更是暴跌46%,金額降至58億美元(約新台幣1千8百億元)。
不過,鋁、銅、鎳等大宗金屬出口則顯著增加,部分抵銷了衝擊。同時,俄國在工具機領域也逐步擺脫對中依賴,本土產量三年間成長137%,國防企業更成功轉型生產,意味未來對中國進口需求很可能進一步下降。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