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牛危機/全台牛源吃緊!知名餐廳曝「進貨價飆3成」未來不排除漲價
記者柯美儀/台北報導
全台牛隻短缺問題嚴重,台南等地不少牛肉湯業者憂心肉源不足,經營面臨困難。北部知名溫體牛火鍋餐廳「宣牛 溫體牛肉火鍋」負責人也向《三立新聞網》透露,受牛隻短缺影響,溫體牛進貨價已上漲2至3成,目前暫不調整餐食售價,自行吸收成本,但他坦言,若溫體牛肉價格持續攀升,恐怕難以長期承擔,不排除將調整價格。
全台牛隻短缺 肉源緊縮
目前全台陷入牛隻短缺窘境,外界關心溫體牛是否還足夠供應?《三立新聞網》記者電訪「宣牛 溫體牛肉火鍋」負責人蔡先生,他表示,店內溫體牛主要來自雲林及金門,但受到牛結核病影響,農業部自2024年8月30日起暫停金門牛隻輸往台灣本島,因此現階段主要依靠雲林牛源,整體供應貨源確實比一年前更為緊縮。
溫體牛進價上漲 宣牛先自行吸收成本
蔡先生指出,受牛隻短缺影響,溫體牛進貨價已上漲2至3成,不過目前仍自行吸收成本,暫不調整售價,希望維持價格穩定,也讓消費者享有良好用餐體驗。但他坦言,若未來牛肉價格持續攀升,恐怕難以長期承擔,不排除屆時將會調整價格。
除了牛結核病造成的牛源不足,蔡老闆提到,紐西蘭鮮乳零關稅進口對台灣酪農衝擊不小,導致乳牛減養,連帶造成肉牛來源減少,這同樣也是溫體牛供應吃緊的關鍵因素之一。
農業部協助進口小牛 分批檢疫降低風險
農業部畜牧司司長李宜謙先前出席活動時表示,近期肉源短缺的主因是牛結核病爆發。國內溫體牛大多來自淘汰乳牛,但因病牛必須銷毀、不得食用,導致肉源出現缺口,一時之間難以恢復。對此,農業部將協助業者自國外進口小牛,以補足供應。
李宜謙進一步說明,國外活體牛進口後,須先觀察三個月,確認防疫、檢疫皆無問題,六個月後才可移動。但目前政府檢疫場地有限,據了解有業者曾打算一次進口2000頭小牛,因此農業部建議業者應少量、分批進口,以降低風險並確保檢疫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