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情緒非幻覺? 五行理論「秋分轉運法」

節目中心/林瓊玉報導

今年9月23日迎來秋分,晝夜等長,夜晚隨之漸長。許多人在這段時間感受到淡淡憂愁或情緒低落。專家指出,這不只是敏感多想,而是身體節律與文化觀念共同作用的結果。

請繼續往下閱讀….
秋分這日晝夜等長,夜晚漸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五行理論認為「秋屬金」,七情中的「悲」也屬金,金剋木,而木對應肝臟,主導情志。當氣候乾燥、風寒加劇時,肝氣不暢、肺氣受燥,就容易誘發悲傷或憂鬱感。古籍也提醒,入秋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透過規律作息調和秋氣,並有助轉運。

秋分可能會造成季節性情感障礙。(圖/三立新聞網)

中醫則從五行理論切入,認為「秋屬金」,七情中的「悲」也屬金,金剋木,木主肝而肝主情志。當秋季乾燥、風寒漸起,肝氣不舒、肺氣受燥,就可能誘發悲傷或憂鬱感。古籍中也提醒入秋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藉規律作息緩和秋氣,早睡早起有助開運。

建議調適方式

1.曬太陽與運動:每天至少10至15分鐘日光曝曬,搭配散步或伸展,有助抑制過度的褪黑激素分泌。

2.飲食調整:增加魚類、堅果、豆類、乳製品等助情緒穩定的食材,也可搭配梨子、蓮藕、百合等潤肺食物。

3.睡眠規律:固定就寢時間,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螢幕,必要時可利用柔光或香氛助眠。睡前也避免滑手機。

4.情緒出口:透過運動、聊天或創作抒發心情,避免過度沉浸於悲傷的作品與氛圍。

5.香氣療法:薰衣草、佛手柑、玫瑰等精油被認為有助於安神與舒壓,適度薰香或泡澡能改善睡眠與情緒,注入正能量。

規律生活維持身心靈平衡。(示意圖/CANVA製作)

專家提醒,若情緒低落持續超過兩週,並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秋分或許容易引發「悲秋」,但只要調整作息、飲食與心理狀態,就能把憂愁轉化為對季節節律的覺察,讓生活保持平衡。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 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 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

寶島神很大 秋分 節氣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