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聽慣「縣長我愛你」、聽不進「我家在哪裡」 徐榛蔚正常發揮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花蓮縣長徐榛蔚、立委鄭天財等3日晚間出席在光復國小舉辦的說明會,和部落災民對談,徐榛蔚說,網路上有許多誤解與詆毀,但縣府會持續努力,與鄉親共同重建家園,現場遭部落青年批評;而當災民質問她救災計畫時,徐榛蔚還疑似悄悄把麥克風關掉,再稱「沒有聲音」,影片曝光後,同樣引發議論。前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直言,有些人只適合在承平時期當縣長,她表示,徐縣長其實正常發揮,只是活在平行世界;花蓮縣政府夫妻倆習慣聽「縣長我愛你」,聽不進「我家在哪裡」。
花蓮縣政府真的不行。問題不在忙進忙出的縣府同仁,問題在縣長的領導力。Kolas Yotaka指出,夫妻檔已連續執政16年,態度沒變,管理風格相同、用人也一樣,勢必使官僚系統出現組織惰性。「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是光復鄉代會副主席蔡智輝說的。
Kolas Yotaka說明,花蓮縣是多山多水多災的行政區,複合性的災難只會越來越多,救災不只要打破官僚陳規,也需要新創意。如果總是老套:動輒在鏡頭面前罵中央、在災民面前討功勞、把人民當貧窮人口救助….當然會被噓。因為我們不貧窮,只是原本美好豐富的家園被沖毀而已。
現場的民眾因擔憂後續的安置,看不見未來短、中、長期安置的藍圖,晚輩們為了生計,不得不陸續離開家園回到西部、北部上班,心中萬般放不下,此起彼落地問著縣長「明天該怎麼辦?!」「接下來怎麼做?!」徐榛蔚除了重複縣府救災的大事記,強調第一時間就來了,描述如何用盡力氣清理家園,接著就說一些瑣事,例如: 「我們募到了電鍋,我們募到了洗衣機」不需要電鍋的家庭「可以轉其他的電器」。Kolas Yotaka質疑,對於連家都沒有的人,有電鍋有何用?但徐榛蔚把所有外界的質疑稱為「詆毀」。
徐縣長其實正常發揮,只是活在平行世界。Kolas Yotaka說,自己有幾次救災經驗,2015年在桃園市政府服務期間,蘇迪勒颱風造成土石流沖毀復興區合流部落,2015年8月8日清晨5點,政府發布「紅色警戒」後才一個小時,土石流就衝進部落。當時每小時62mm的強降雨造成合流部落上方110公尺的山就崩下來,當下她人正在市府開緊急會議,土石流一發生就接到當地傳來山崩的訊息,向市長報告後即離開會議抵達土石流現場,市長也隨後抵達,抵達時上方竹林的土石還持續崩落。
Kolas Yotaka說,所幸當時中央與地方合作,早在黃色警戒時就強制撤離民眾,沒有任何人傷亡。市府隨即宣布居民依親、租屋補貼政策,告訴大家重建離災不離村,尋找民間資源,獲得慈濟的協助,2年之後永久屋就落成啟用。Kolas Yotaka表示,所以對她來說,那些「時間說」不能被接受,例如什麼:統計人數需要時間啦、協調需要時間啦、整合需要時間啦....這類說法實在沒有說服力。
「至今我仍無法忘記一幕,一位我認識的男性長輩在他已經全毀的家屋前方,沒有大聲咆哮、沒有哭天搶地,他雙手抱在胸前,看著全毀的房屋,面無表情,只是不斷流淚。他每天都去看,就算怪手抵達開始挖,他可以一連站好幾個小時看著怪手挖土也不願意離開。他一心盯著他全毀的家,甚至沒注意到我正看著他」。
一場災難會讓一個人的生命轉彎,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理解。Kolas Yotaka感嘆,花蓮縣政府夫妻倆習慣聽「縣長我愛你」,聽不進「我家在哪裡」。徐縣長,倖存者只是需要一個「家」,這不是「詆毀」,是你應盡的責任。
徐榛蔚後來也在臉書發文強調,啟動中長期安置調查;光復鄉清淤第一階段已告一段落,她與縣府團隊感謝國軍、鏟子英雄們的全力投入。接下來,縣府將開始盤查房屋受損情況,邀村幹事們研擬協助措施,身為受災戶的村幹事們,仍盡心處理災後狀況,令人敬佩。
徐榛蔚說,研擬措施後,縣府與國土署將共同討論短、中、長期的安置規劃,全力爭取中繼屋設置 ,相關補貼也在研議當中,讓受災鄉親在重建之路上有一個安心的依靠。
徐榛蔚說,每一場會議,都是為了讓重建腳步更穩、更快。艱難的時刻攜手同心,縣府會與鄉親站在一起,凝聚中央與地方的力量,讓家園逐步恢復,讓生活重新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