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掣肘中共「3個八十年」 賴清德國慶講稿藏「五軸線」玄機

記者黎冠志/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圖右)在國慶講稿內容包含五大軸線,旨在透過穩健、方向明確的「穩定的台灣」,迎接變動中、不確定的世局挑戰。(圖/組合圖)

114年國慶大會,總統賴清德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台灣」為題向世界發表國慶演說。據悉,賴清德透過這項談話,向國際社會和國人說明,台灣將以穩健、方向明確的「穩定的台灣」,迎接變動中、不確定的世局挑戰。更希望藉此展現在全體國人的共同努力下,台灣的戰略自信,以及對未來的前瞻。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清德國慶演說中有五大軸線,首先是標示兩千三百萬人共同的歷史節點,以自由民主的實踐,和強韌的國家發展,定位台灣的真實存在與意義。據了解,當北京在全世界發動「三個八十年」統戰論述,試圖扭曲抗戰史、二戰歷史與台灣定位,賴清德將從2300萬人的視角與生命經驗出發(今年是台灣解嚴時間比戒嚴時期更長的第一年),以自由民主的實踐,和強韌的國家發展,定位台灣的真實存在與意義。

特別在戰後中國走向威權擴張的途徑下,成功脫離威權統治成為百分之百民主國家的台灣,正確定義國家存在的意義「是成就國民的自由發展,而非威權者的私心野望」。同時,也以台灣過去歷經各種重大挑戰而持續發展的共同經歷,印證國家方向的正確以及國民的共同努力,也鼓勵全民秉持這樣的精神和自信,迎接新階段的挑戰。

也因此,賴清德提到世界面臨不確定性:俄烏戰爭、中東動盪、中國軍事擴張、美國政策調整、全球供應鏈重組,但台灣在逆境中展現強大韌性與經濟成就。包括亞洲開發銀行上調台灣經濟成長率至5.1%,四小龍之首。股市創新高、市值逾3兆美元、外匯存底突破6,000億美元。他也強調高科技發展是全民共同資產:半導體、資通訊、電子產業帶領經濟發展,是全體國民的共同資產。

在第二個軸線,賴清德也強調要照顧好每一個國人,在「四大優先」精神下的均衡台灣。據悉,演說內容主要將談及面對國際政經局勢的快速變遷,儘管國家整體經濟有長足發展,但總統在「四大優先」的堅持下,「不讓任何國民被遺落」,務求均衡的讓所有國民、產業都能得到充分的支持、照顧。包括:關注不同產業、族群困境:傳產、中小企業、勞工、農漁民。賴清德強調「變動的年代,也是機會的年代」,台灣要以自信與行動迎向挑戰。另外,國內產業支持方案也有930億元關稅衝擊支持計畫。每年百億投入中小企業AI數位轉型。為傳統產業量身制定對策,提升競爭力。

第三軸線,賴清德以追求持續領先的前瞻,來確保國家競爭優勢的三大策略,包括第一,擴大投資,深耕台灣,其中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突破2.5兆元,創造16萬工作機會。接著是「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啟動,推動全國基礎建設與生活品質提升;第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布局全球。包括台英簽署「投資」「數位貿易」「能源與淨零排放」三大協議。台美對等關稅談判,擴大雙邊合作與國際經貿鏈結;第三,打造護國群山,厚植產業實力。賴清德強調要推動「AI新十大建設」,發展量子電腦、矽光子、機器人。打造台灣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促進金融與就業。發展生技醫藥為「國家希望工程」,建構兆元級護國神山。   第四軸線,是負責任的國際行為者。包括穩區域、強國防,致力維持現狀。據了解,賴清德談及將致力於維持現狀與區域的安全穩定。同時也將加速國防的強化。包括增加投資,將提出國防特別預算,加速整體能力的提升,並且設定新階段國防發展三大目標:首先是打造「台灣之盾」(T-Dome)防空系統。其次,導入AI與高科技,發展智慧化防禦體系。第三,強化軍工產業、深化在地供應鏈,成為盟國信賴夥伴。而在對中國部分,賴清德也將強調台灣與中國都曾受過戰亂之苦,應該共同致力於區域的穩定與和平。這在近日歐盟首度引用聯合國憲章,要求中國不得使用武力,共同維護國際和平的呼籲相互呼應。

最後一個軸線,是提振國民自信,推崇國人的能力與強韌。賴清德把對於近來振奮人心的「紐約時代廣場挺台廣告」與「鏟子超人」救災行動,表達衷心感謝,並肯定這象徵台灣人的團結與愛,也呈現台灣人的能力與強韌。並且期待這樣的共同努力,讓台灣在全球變局中展現民主、經濟、科技與社會韌性的力量。共同守護家園,持續為世界帶來穩定與希望。

賴清德 中共 台灣 中國 國慶 國防 威權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