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戰不斷 醫:寧靜車廂「全車適用」是非常愚蠢的政策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高鐵自9月22日起實施「寧靜車廂」措施,勸導旅客在車廂內使用手機聽音樂或看影片時配戴耳機、講電話時需移步玄關及交談輕聲細語;自「寧靜車廂」政策落實以來,引發不少論戰。有醫師直言,寧靜車廂「全車適用」是非常愚蠢的政策。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鐵「寧靜車廂」適用全車廂,商務車廂、對號座車廂及自由座乘客皆須遵守。

高鐵「寧靜車廂」適用全車廂,商務車廂、對號座車廂及自由座乘客皆須遵守,上路以來持續在社群平台引發討論,姜冠宇醫師今(13)天在臉書撰文直言,寧靜車廂 「全車適用」是非常愚蠢的政策,如果一兩節還可以,等於是買特別服務,其他節你覺得可能受不了,就自己認了戴耳塞,高鐵也有義務規劃週邊提供耳塞眼罩服務感官敏感的族群。

姜冠宇醫師也說,小孩會哭鬧是本能反應,是一種求助,也是養成必經過程。該哭該求救時卻喝止他不准他哭,只是徒增父母被社會排擠的感受,如果已經不是新生兒階段,是可以感受周遭態度的小朋友,你嫌惡的態度都可能是這小朋友未來發展人格病態的來源,除非父母刻意不安撫,不然在文明國家應該要當成「給機會安撫」的時間空間,連機會都不給,是壓制育兒族群空間,是不文明的表現。

姜冠宇醫師進一步表示,當然他認為這不只是帶小孩的問題,也不是只有高鐵的場合;他提到,有看過裝好的毛小孩在捷運車廂上稍不安,吠叫幾聲,沒有很嚴重喔,飼主就被人嗆聲說「給我下車」,飼主連忙低頭跟大家對不起離開車廂。

「我是認為這是素養問題,很多人把人性、自然的噪音,跟刻意喧嘩劃等號,這反而是一種不友善與擴大解釋。我們今天講的要有高品質的大眾交通體驗,指的是避免手機開擴音、大聲交談、沒有節制的刻意喧嘩,其餘的是給一些有需要的族群一點空間吧!」

姜冠宇醫師強調,作為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特徵是「公德心」和「雅量」並存的,我們常忽略了後者,我們不需要標示我們在某場合在做什麼事,成為日後各種解釋詮釋的鬥爭,而是有默契給予什麼樣的人適當的機會,真正有效減少自己與他人的壓力,這樣社會氛圍才是真的把愛與善循環下去。

寧靜車廂 姜冠宇 高鐵 捷運 醫師 對號座 自由座 小孩 父母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