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急症中心11/2試辦 醫界憂過勞:「不能靠熱忱與支援撐起」籲做3配套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為解決大型醫院急診壅塞,衛福部11月起將於六都試辦設置「假日急症中心(UCC)」,健保署今(16)日表示,UCC已確定將在11月2日試行上路,目前六都共鎖定14個地點,多為地區醫院及聯合診所,由基層診所醫師輪值;對此,醫界認為,UCC「不能僅靠熱忱與短期支援撐起」,基層診所醫師本就承受長時間門診與人力短缺壓力,若假日再加入輪班,恐形成「假日負擔再分配」的問題,健保署應同步建立合理的津貼補償機制與彈性排班制度。 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日在立院衛環會受訪表示,目前基層醫界響應熱烈,台北市3處UCC班表都已排滿,且無易壅塞醫院的醫師與醫護轉任。據統計假日尤其禮拜天,診所開診率按照健保統計只有15%左右,所以週日先開設這樣的輕急症中心處理小外傷、不會危及到生命的外傷,或孩子發燒腹瀉等需要馬上處理但不需要大醫院的急診。
而針對該計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假日急症中心方向正確,是紓解急診壅塞的重要措施,但若要長期發揮效果,仍需從「人力永續」、「資訊整合」與「誘因設計」三大面向完善配套,才能讓這項制度真正落地。
「假日急症中心若要長期穩定運作,必須兼顧醫療品質與人力永續,而不是僅靠熱忱與短期支援撐起。」他說,從第一線實務觀察,基層診所醫師本就承受長時間門診與人力短缺壓力,若假日再加入輪班,恐形成「假日負擔再分配」的問題。健保署應同步建立合理的津貼補償機制與彈性排班制度,比照急診醫師輪班補助模式,同時遵守勞基法工時規範,避免醫療人員過勞;此外,也應納入護理師、檢驗與放射等醫事團隊,讓服務不至於流於「醫師單打獨鬥」。
洪子仁認為,這項政策確實屬於「補位性措施」,主要解決假日期間輕症民眾無處可就醫的問題;但若要長期改善急診過載,仍需強化分級醫療制度與家庭醫師網絡。
他進一步說明,假日急症中心應與平日診所的電子病歷系統互通,確保病歷延續與資訊可追溯,形成「假日不中斷」的社區照護網絡。民眾選擇就醫地點的關鍵不僅是費用,更在於便利性與信任感。若假日急症中心能提供明確分流指引、合格專科醫師與完善的醫療支援環境,民眾自然願意前往,也能讓急診真正留給需要的病人。
「假日急症中心不是多開幾個診間,而是要成為一個可持續運作的社區急性照護節點。」他認為政府應從長期規劃出發,整合人力、制度與科技,讓這項政策成為推動分級醫療與提升全民就醫品質的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