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NIC推動在地數位化 協助微型商家建立數位門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共有 167.4 萬家中小企業,占比約 98%;其中多數為僅數人經營的微型商家,涵蓋傳統在地商號到個人創作者,都是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然而,TWNIC 觀察發現,多數微型商家雖已使用多元支付或社群行銷工具,卻仍缺乏建立「品牌數位門牌」的意識,導致數位資產過度依賴外部平台。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許多微型商家早就擁有深厚的在地口碑,但在網路上卻缺少一個能代表自己的清楚位置。如「米苔目.tw 」這樣以中文命名網域名稱的好處是親切、好記,也最能展現在地特色,讓品牌與顧客之間的連結不再只侷限在街角,而能延伸到更遠的地方。舉凡家常的美食、地方小吃店,都有在地商家註冊成網域名稱,醒目的中文域名讓顧客一眼就記住、直接輸入就能找到店,可見域名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專業工具,而是每一個微型商家都能用來建立品牌基礎的第一步。她進一步強調,微型商家的挑戰並非缺乏數位工具,而是如何以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為品牌建立穩固的數位基礎。
商圈觀察:疫情後轉型加速,微型商家尋找新出路
台北迪化街商圈近千家店鋪,便是微型商家轉型的縮影。商圈發展促進會總幹事陳仕哲指出,近八到九成店家已導入多元支付,近百家嘗試電商上架,數位化腳步愈來愈快。他將商圈店家的數位進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如果是老字號店鋪,十多年前就率先建立官網與購物車,成為電商先行者。第二階段將大批店家投入蝦皮、momo等平台,並以社群粉專經營曝光。第三階段為疫情後,更多店家開始自建品牌電商網站,導入POS與會員系統,企圖把流量留在自己手中。
陳仕哲強調,疫情是重要轉折,「當實體銷售受阻,我們協助店家與平台合作,讓更多人熟悉電商工具。隨著抽成與廣告成本增加,店家逐漸意識到不能永遠依賴平台,才開始思考『如何讓顧客直接找到我』。」在這樣的背景下,域名的重要性逐漸浮現。對許多長輩商家而言,能直接使用更容易記憶的域名,對商家而言就像換上了一面新招牌,不僅親切易記,也能讓品牌在數位世界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門牌號碼。
降低技術與成本門檻 TWNIC協助微型商家站穩數位第一步
對許多在地小吃攤、糕餅店或個人創作者而言,踏入數位世界似乎需要高深的技術。為此TWNIC作為國家級網路資訊中心,推出 「https://52168.tw」行動方案,針對微型商家在數位發展過程中普遍「缺乏自有官方門牌」的結構性問題,提供一條可立即採用、操作簡單的解決途徑。透過降低技術門檻與成本負擔,協助台灣在地微型商家建立最基本的數位身分,確保他們在未來電子商務生態與AI搜尋環境中,能被清楚辨識、持續被找到,並真正掌握與顧客直接連結的能力。這樣的做法,不僅讓老顧客更容易找到,也讓品牌故事能延伸到社區以外的地方,吸引更多新客人上門。許多在地小店的名字,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品牌資產;透過中文域名,使得這些名字得以在線上繼續發光。余若凡指出,TWNIC希望幫助這些在地品牌,從註冊一個簡單的域名開始,踏出屬於自己的數位第一步。讓熟悉的名字不只在街角被看見,也能在網路世界繼續陪伴老主顧、迎接新朋友。 相關更多資訊,請上www.twnic.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