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樣情! 海外吹裁員風 國內AI職缺7個月翻倍成長
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國外接連掀起裁員風暴之際,國內AI市場卻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企業瘋搶具備AI技能的人才」。根據最新調查,今年4月AI相關職缺僅約1.4萬筆,但截至11月已突破3.1萬筆,短短七個月翻倍成長,涵蓋數據分析、深度學習、影像辨識等多項領域,顯示全球人力結構正被AI重塑,台灣也同步進入「AI人才供不應求」的新時代。
近來美國企業掀起一波「瘦身潮」。科技大廠 Amazon(亞馬遜)正研議裁撤多達1萬4千名員工,涉及人資、營運等多項部門;物流巨頭 UPS 也宣布裁減4.8萬個職位,幅度同樣驚人。美國零售龍頭目標百貨(Target)更啟動近10年來最大規模的組織重整,將裁撤約8%企業職位。全球最大包裝食品公司雀巢(Nestlé)則於10月中旬宣布,未來兩年將裁減1.6萬名員工。外媒分析,這波大規模調整與企業強化人工智慧(AI)研發、重新分配資源不無關聯。
部分專家認為,疫情期間美國企業為因應市場波動,曾大幅擴張聘僱,如今隨著需求回穩,一些公司回頭檢視組織規模,進行「正常化」調整;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AI技術加速普及,改變人力需求結構。根據美國聯準會(FED)10月中旬發布的「褐皮書」經濟報告,多數地區企業反映,雇主正透過裁員或自然流失方式縮減人力,原因包含經濟不確定性升高以及AI導入後部分職務開始被取代。
AI取代部分人力已是現在進行式,但同時也催生大量全新的技能需求。企業越重視AI應用,越凸顯具備AI技能者的價值。根據1111人力銀行上半年調查,有高達79.78%的受訪企業表示「公司已導入AI技術」,呈現企業轉型趨勢快速蔓延。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莊雨潔指出,企業對AI人才的需求呈現爆炸性成長。今年4月AI相關職缺約1.4萬筆,截至11月,涵蓋數據分析、深度學習、影像辨識等領域的職缺已突破3.1萬筆,短短七個月增加逾一倍。數據亦顯示,相較2024年,截至2025年11月,企業對「軟體與韌體測試人員」的需求更成長五倍,反映台灣就業市場正進入「求過於供」的新局面,AI時代頂尖人才成為企業決勝的關鍵。
科技島執行長王志堅則分析,台灣在人才培育、研發動能、資訊科技基礎建設以及企業數位能力等面向具備國際競爭力。他建議上班族面對AI浪潮應持續強化自身技能,積極吸收相關資訊,才能在快速變動的產業生態中維持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