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站「神秘金庫門」揭曉 北捷曝真正用途:慘痛教訓

記者李汶諭、陳心慈/台北報導

在台北捷運南京復興站,有民眾近日發現牆上出現一扇「金庫門」般的金屬設施,引發網友好奇用途。貼文曝光後,不少老台北人出面解釋,這並非裝飾,而是北捷在2001年納莉颱風重創後設置的「水密門」,是了為防止洪水才設置。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到北捷的南京復興站,怎麼有一扇「金庫門」般的設施?不少人好奇這到底有什麼用途,答案揭曉了!它就是為防洪而生的水密門。

實際用途是「水密門」。

厚重的金屬門看起來堅固又神秘,許多民眾走過路過卻沒注意過,但也有不少人知道它的重要性。

民眾:「因為我經過也不會看這東西,我要去別的地方我根本也不會看這個。」

民眾:「應該是防水門嗎?(對!你怎麼知道)捷運之前有淹過水,應該是。」

台北捷運曾淹水。

2001年9月,納莉颱風曾在台灣上空停留超過48小時,豪雨造成捷運板南線、淡水線多站嚴重淹水,甚至變成水樂園,捷運全線停駛長達3個月,損失超過新台幣22億元。颱風重創後,北捷全面升級防洪系統。

這一扇門號稱地底的守護神,是捷運隧道的防水隔艙閘門,嚴密阻擋洪水來襲。除此之外,第一道防線在每個捷運出入口都有設計防洪閘門。

再來像是南京復興站等連通商場的捷運站,站出入口跟捷運站體則有水密門作為第二道防線,防堵豪雨淹到捷運裡頭。

這個看似金庫大門的門,其實是防洪利器。

2018年台北市暴雨強襲,讓東門捷運站地下道被淹成長長水道,但短短一夜,地下連通道的積水已經全被抽乾、捷運也恢復運行,就是多虧了水密門。

土木建築設計處處長林淑燕:「每個地方的洪水位高程不同,我們就200年頻率洪水位加1米1,以這樣來做設計高程,如果高程來達不到,我們會用防洪閘門在出入口。」

颱風來襲,北捷避免災害重演,做好萬全準備。防水利器阻擋洪水湧入,守護地下捷運安全。

©三立新聞台
北捷 淹水 水密門 防洪裝置 金庫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