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基本生活都有壓力!中國年輕人嘆難生存 靠30元撐兩餐

大陸中心/游舒婷報導

中國內需疲弱的警訊持續敲響,雖然官方不斷呼籲下一代消費者增加消費、帶動經濟循環,但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中國的青年族群反而更傾向「節省每一塊錢」,從住房、就業到薪資不穩,擔憂未來的不確定性,讓中國年輕人掀起一波「省錢度日」的生活現象。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內需疲弱,年輕人間掀起一股「節省度日」的風潮。(圖/取自微博)

根據《 BBC》報導,中國青年失業率長期徘徊在接近20%的高點,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拿到遠低於預期的薪水,即便工作在手,也害怕下一個被裁的就是自己,來自北京的20多歲女性向媒體坦言:「我換了工作,薪水卻比以前更少。我不知道這份工作能撐多久,在這樣的經濟環境裡,誰敢亂花錢?」她無奈表示,如今連維持基本生活都帶著壓力。

還有另一種現象,那就是有高學歷的青年被迫從事快遞員等基層工作,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指出,許多碩士畢業生從事非專業領域職務,反映出「學歷與市場需求的巨大錯配」,在科技產業轉型、AI與自動化快速發展下,適合年輕人的就業機會不增反減。

除了就業困境,房地產危機更讓年輕族群看不到未來。買房夢對大城市青年來說幾乎是不可能任務,他們寧願把錢存起來,也不敢輕易消費。一名20多歲男子就坦言:「我身邊很多朋友失業,還住在家裡。現在經濟不好,要找到符合專業的工作很難,我也不敢對未來太樂觀。」

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一股「節儉文化」於社群平台快速發酵,在小紅書與抖音上,各種「用最少的錢活最久」主題大受歡迎,以極簡生活為主題的網紅靠分享省錢技巧累積近10萬粉絲,她以普通肥皂取代所有清潔保養品,逛街時強調衣物與包包的CP值高於品牌。

另一名29歲網紅則以「1美元吃兩餐」(約新台幣30元)吸引大量關注。他靠長期節儉生活,在6年內存下約130萬人民幣。專家指出,中國消費占GDP僅約39%,遠低於多數發達國家的60%,即便政府推出汰購補貼等政策,仍難以扭轉低迷的消費意願。分析指出,目前的消費者更願意「再等等」,等家具降價、等家電促銷、等房市回穩,但群體性的延後消費,將使企業收入下降、資金緊縮,反而加劇經濟放緩。

瑞典國際事務研究所學者指出,中國長期依賴出口與投資,但在全球地緣政治不穩下,這種模式已難維持,中國必須提高內需佔比,否則經濟將陷入更嚴重失衡。

 

中國 經濟 省錢 青年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