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昌攝護腺癌逝!醫曝「2族群」高風險 出現3症狀要小心
生活中心/張尚辰報導
台灣血腫權威醫師、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有「台灣骨髓移植教父」的美稱,今(17)日傳出因攝護腺癌復發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對此,國健署表示,有罹患「性病」或是「攝護腺炎」的男性,通常有較高機會罹患攝護腺癌,若經常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一定要盡早就醫檢查。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健署指出,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及113年死因統計,發現攝護腺癌為我國男性發生率第三位的癌症,111年發生人數達9062人,死亡率位居第6名。
國健署說明,攝護腺癌風險與多項因素相關,包括年齡、家族基因、種族、飲食及環境等,非單一因素造成,建議民眾避免吸菸、規律運動、多吃蔬果,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罹癌風險,男性民眾若有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儘早就醫,由醫師評估後進行必要檢查,把握早期診治的機會。
另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也在官網指出,曾有研究發現,有罹患「性病」或是「攝護腺炎」的男性,通常有較高機會罹患攝護腺癌,尤其年過50的男性,經常出現夜間頻尿、尿速減小、解尿不順、排尿不全等膀胱阻塞症狀,都是因良性攝護腺增生所引起的。
不過,目前從臨床症狀無法區分是良性或惡性,晚期患者可能因癌細胞骨轉移,而引起全身疼痛。因此,建議無護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從50歲起、有家族史的男性從40歲起,應每年接受肛門指診及抽血檢查,才能盡早發現,並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