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挺台「為何被中國強硬報復?」 韓媒:為習近平面子問題
國際中心/陳慈鈴報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針對「台灣有事」表態力挺台灣,遭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嗆聲:「那種骯髒的頭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中日外交關係受到嚴重影響。中國採取一連串報復措施,不僅發布旅遊警示,呼籲公民暫時勿前往日本,還於17日起連續3天在黃海中部實施實彈射擊,及18日至25日,一連8天在黃海南部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等。對此,韓媒《朝鮮日報》點出背後原因,為了「習近平的面子問題」。
《朝鮮日報》指出,這起爭端讓中日建交53年以來的關係跌至谷底,並指出與薛劍衝動反應不同的是,中國外交部層級的強勢回應是在一週後才正式啟動,顯示此舉經過中共中央最高層的研判。北京認定,高市早苗的發言構成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挑戰,是對中國內政的干預。
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14日稱,高市發言「違背基本常識,跨越中國紅線,是武力威脅」。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更強調,「任何妄圖干涉中國統一大業者,中國必正面擊潰」,措辭前所未見。
《朝鮮日報》分析,另一原因則是「習近平的面子問題」。習近平10月底才與高市早苗會面,中國之後也宣布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延長日本人赴中短期免簽,被視為主動示好。如今高市早苗卻高調談及台灣問題,被看作是在「賞臉後反咬一口」,北京因此必須做出強硬回應。《讀賣新聞》指出,中國判斷高市「絕不可能收回言論」,因此趁機「一次性強力施壓」,阻止日方未來再觸碰台灣議題。
另外,中國官方正在大規模宣傳「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面對「戰敗國日本」的軍事性暗示,更不可能置之不理。《人民日報》評論稱,「這是戰後日本領導人首次以武力威脅中國」。
《朝鮮日報》還提到,儘管中國採取強硬手段,日本卻未見明顯動搖。首先,中國發出的旅遊警示未必能對日本造成直接衝擊。今年1至9月已有 748 萬中國旅客訪日,但日本目前正為「觀光過量(Overtourism)」所苦,因此不少人甚至認為中國觀光客減少「短期而言反而是好事」。再者,高市內閣支持度高達80%,社會反而有「向高市集結」的趨勢。《朝日新聞》指出,高市陣營認為若撤回發言,「將失去保守基本盤的信任」。
但身為少數政府的高市內閣,仍有人主張不宜與中國全面攤牌。日本正討論派遣國安局長市川惠一赴北京「滅火」,希望讓高市與中國總理李強能在22至23日南非的G20峰會期間舉行會談。《日本經濟新聞》分析,市川是高市的「外交與安全保障代理人」,北京對國安系統的重視程度遠高於外務省,因此這次危機可能成為市川展現能力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