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史上最長寒假!「中國低價交流團」瞄準台生 教育部警示統戰陷阱
記者柯美儀/台北報導
大學生將迎來「史上最長寒假」!然而,中國近期以「兩岸教育交流」名義,提供低價誘因招攬學生赴陸交流,引發外界質疑可能涉及統戰。對此,陸委會與教育部示警,切勿參加中方主導或具統戰性質的活動,強調兩岸教育交流須在「對等尊嚴、健康有序」的前提下進行,不得觸犯兩岸條例等規範。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共有12所國立大學採行「一學期16週制」。其中,台大、台師大、台科大、政大、中央、清華、陽明交大及屏東大學等8校,第一學期將在12月中旬結束,寒假自12月22日起至2026年2月23日,共計65天。另中興、中山、北大及暨南大學4校因開學日較晚,寒假自12月29日開始,假期也長達58天,明顯比過去更長。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針對台灣大學生,以「兩岸教育交流」名義,提供1萬至2萬多元的低價誘因,招攬學生利用寒假赴中國交流,引發外界質疑可能涉及統戰目的。陸委會呼籲各級學校及教職人員,應遵守兩岸相關規範,以國家利益為優先,切勿參與由中方主導或呼應中方主張的活動。
教育部則表示,兩岸教育交流的重點在於促進相互理解與溝通,學校在辦理相關活動時,必須遵守政府兩岸政策立場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秉持「對等尊嚴」原則。為避免教職員違反兩岸相關法規及教育人員任用規定,學校應提醒所屬人員勿赴陸參與具有統戰性質的活動。教育部強調,兩岸教育交流須在「對等尊嚴、健康有序」的前提下進行,不得觸犯兩岸條例等規範,並已多次發函要求各大專院校在師生參與兩岸交流時,落實法規遵循、強化內控與自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