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太熱又鹹「恐怖異象」!害廣島牡蠣9成滅絕式死亡 空前慘況曝

國際中心/潘靚緯報導

日本產量第一的廣島養殖牡蠣出現大量死亡,日本農林水產大臣鈴木憲和(圖右)前往視察,直言產業受災狀況相當嚴峻。(圖/翻攝自X平台 @鈴木憲和)

日本廣島的「養殖牡蠣」向來以日本產量第一聞名,但從今年秋季開始,原本應該豐收的海域卻出現牡蠣大量死亡的警訊,10月進入收成季,廣島中部與吳市等沿岸地區的漁場災情越來越嚴重,不少養殖業者通報,疑似受到全球暖化、海水變熱影響,牡蠣死亡比例高達9成,產量大幅下滑,產業面臨嚴峻考驗,廣島縣知事湯崎英彥直言:「目前的狀況已是災害級別。」。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報導,日本農林水產省外局水產廳的最新調查顯示,牡蠣大量死亡的異常現象,不只發生在廣島,瀨戶內海沿岸的愛媛縣、香川縣與兵庫縣等地,同樣出現牡蠣死亡率增加的現象,部分海域甚至逼近8成至9成,讓日本冬季代表性的美食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廣島縣水產海洋技術中心分析原因,研判今年夏季異常酷熱,導致海水溫度長時間偏高,再加上降雨稀少,使得海水鹽分濃度提升,讓牡蠣無法承受環境變化,產生生理障礙並大量死亡。

水產廳針對10個有牡蠣養殖的都道府縣進行調查後也發現,瀨戶內海沿岸多處發現,高水溫、餌不足與海水溶氧量偏低可能是牡蠣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牡蠣的自然死亡率約為3到5成,但今年漁民回報的數據,幾乎翻倍7到9成。

根據《CTWNAT》報導,災情最嚴重的吳市,一名養殖戶名原大輔(音譯)表示,他在9月中就察覺異樣,但沒料到今年收成的牡蠣竟有9成死亡。往年能收獲200公斤以上的去殼牡蠣,現在只剩30公斤,不僅如此,少數倖存的牡蠣也因為變成茶褐色,賣相不佳,失去商品價值。

更雪上加霜的是,原本預計明年收成的牡蠣,已出現8到9成死亡,養殖戶坦言:「8月前牡蠣都長得很好,以為會是最豐收的1年,但面對大自然完全沒有辦法。現在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只希望能獲得政府支援,讓廣島的牡蠣業不會消失。」。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鈴木憲和19日前往東廣島市視察,親手拿起死去的牡蠣殼聽取報告,現場產業狀況十分嚴峻,承諾會加速查明原因,同時強調會與地方自治體合作,先盤點現行制度可運用的支援方式,再全力補強養殖業者經營。

廣島縣知事湯崎英彥直言,目前養殖牡蠣產業遭遇的狀況已是災害級別,他強調,「提到廣島就想到牡蠣」的品牌價值不能受損,透露縣府正研議金融支援與新型養殖技術的研究補助,希望在環境快速變動的時代,為產業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儘管養殖牡蠣的岩手縣、福岡縣與三重縣等非瀨戶內海地區,並未出現牡蠣大量死亡的異常,但瀨戶內海一帶的廣泛災情,已讓中央與地方共同警覺到海洋環境變遷對水產業的衝擊。水產廳表示,將持續調查牡蠣受災全貌,並儘快找出科學原因,作為後續制定政策的基礎。

廣島 牡蠣 海水 水產 死亡率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