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還有颱風是正常的嗎?專曝3大原因:颱風季變長、颱風也變強
生活中心/黃韻璇報導
近日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天氣偏涼,降溫也讓秋冬的感受越來越明顯,不過氣象專家透露,除了東北季風之外,菲律賓東方海面有熱帶系統發展,將往呂宋島前進,預估會在26至27日於南海附近成颱。然而「11月還有颱風,是正常的嗎?」氣象專家林得恩就給出答案。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專家林得恩就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中指出,從長期氣候統計來看,其實還算是正常的。雖然發生機率會比夏季低,但是,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都曾多次出現11月、甚至12月的颱風。11月仍在颱風季尾端,平均每年仍有約1至2個颱風生成。
林得恩透露,主要形成颱風的原因有三個,首先是「海水溫度仍夠暖」,臺灣以南的西北太平洋海水溫度11月仍有攝氏26–29°C,通常,只要高於26.5°C,仍能供給颱風發展所需能量;其次是「秋季季風轉換期的大尺度環流」,林得恩指出,11月正值東北季風增強時期,但太平洋高壓勢力仍未完全退場之際,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仍有較強的季風輻合帶,容易觸發熱帶擾動生成。
最後是「氣候變遷的影響」,林得恩提到,全球暖化,促使海溫上升,颱風季有被拉長的趨勢,臺灣近年11月靠近的颱風,諸如小犬、米塔、南瑪都及天兔等,因此他強調,11月仍有颱風,不代表今年天氣特別異常。
林得恩表示,今晨,歐洲EC-AIFS及美國NCEP數值模式模擬結果均顯示,在11月25日或26日前後,菲島東部海域均有熱帶擾動生成,並有往菲島中部陸地接近或通過的趨勢;由於距離尚遠,對臺灣天氣影響不大。但是由於氣候變遷以及全球暖化緣故,也正在讓颱風季變長、颱風強度變強;使得11月颱風出現的「機率略上升」,值得繼續追蹤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