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之路:聲生不息的迴音」 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登場景美紀念園區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人權藝術生活節「台上街上:劉振祥的社會劇場檔案」視覺展現場。(圖/翻攝畫面)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第6屆「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自11月22日至12月14日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登場,今(22)日舉辦開幕活動,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策展人林宏璋、協同策展人吳文翠、攝影家劉振祥、MeimageDance藝術總監何曉玫、頑石劇團藝術總監郎亞玲及臺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家田;政治受難者前輩張則周、陳中統、楊碧川、陳欽生、吳俊宏、洪武雄、高金郎;政治受難者家屬潘信行、戴康衢、歐陽煇美、李桂芬、黃旭宏、楊雄鎮等貴賓出席。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以「未竟之路:聲生不息的迴音」為主題,由資深藝術工作者林宏璋擔任策展人,邀請來自義大利的「未竟學院」、蘇俊穎掌中木偶劇團、草屯大眾女子樂團、台北辰揚會、林座、北區暖暖蛇共學團、Jazzy Dance、陳維寧、MAGDALENA ZIEBA、Betty Apple、梵體劇場、頑石劇團、午夜出口工作室及森林聚落等20多個表演團隊,帶來一系列音樂、舞蹈、歷史劇場、沉浸式戲劇等節目,並展出「台上街上:劉振祥的社會劇場檔案」視覺展,讓歷史與記憶在當代民主語境中重新迴盪與再次詮釋。

策展人林宏璋表示,《未竟之路》是展演藝術的政治行動,強調主動參與,打破觀看跟表演的界線。(圖/翻攝畫面)

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在「眾生眾聲」街頭行動劇場中揭開序幕,活動從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出發,由采苑藝術文教基金會所屬「采苑混聲合唱團」,結合「梵體劇場」的舞踏表演及莊敬高職學生的演出,並在捷運「大坪林站」前往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途中,進行街頭行動劇場表演,同時由「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展演《人權默島進行曲:樂為臺灣人》精華片段,共同回應關於自由、記憶與尊嚴的核心議題。

開場演出首先由莊敬高職表演藝術科以肢體舞蹈詮釋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高菊花所傳唱的《La paloma》樂曲,藉此致敬自由與人權;隨後則由采苑藝術文教基金會合唱團帶來《千風之歌》。這是政治受難者高一生前輩生前喜愛的歌曲,其中「化作千風,拂過大地」堅定而溫柔的意境,呼應其一以貫之的信念,也象徵著靈魂的自由。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人權館本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場域,它背負了在臺灣歷史上非常黑暗的記憶,然而「人權生活藝術節」的舉辦,肩負著以音樂、舞蹈、劇場、視覺等多元藝術文化形式介入的重大任務。正因藝術與文化生來就是自由的,它能將前輩對於人之所以為人的堅持,滲透進社會的日常生活中,也提醒我們對自由的守護不應只在特定的紀念日,而應是每一刻的理解與實踐。對文化部而言,「人權生活藝術節」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和價值,期望透過藝術與文化的擴散,讓更多民眾參與、了解臺灣的過去與歷史,讓我們得以獲得守護下一個世代幸福與自由的力量,並讓我們所珍視的民主價值得以延續。

人權藝術生活節「眾生眾聲」街頭行動劇場。(圖/翻攝畫面)

策展人林宏璋表示,這次人權藝術生活節以「平等自由」作為核心理念,通過藝術與政治的連通,讓那些曾被壓抑的聲音不再只是他人的故事,而能真正走入生活,促使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從被動的觀眾,轉化為思考者、行動者,成為故事的主體。林宏璋指出,《未竟之路》是展演藝術的政治行動,強調主動參與,打破觀看跟表演的界線,鬆動劇場跟社會的階層,並利用眾聲去想像未來,讓未來成為你我彼此共同的想像。

協同策展人吳文翠特別提到即將在12月7日晚上登場的開幕音樂會「《眾生喧嘩》台灣複調的迴音」,由音樂唱片製作人黃培育策劃,邀請來自義大利的「未竟學院」、高蕾雅(Yinguyu Yatauyungana)、吉那罐子、裝咖人、梵體劇場等團隊,用各自的母語詠唱,透過各種聲音、觀點的交織並存,象徵臺灣文化的多樣與複雜性。吳文翠表示,「未竟之路」不只在與年輕世代交流、傳承前輩追求自由的故事與精神,也在與世界不同的文化團體交流,大聲說出自己的文化與人權。

政治受難者前輩楊碧川以2022年參與狂想劇場的《非常上訴》演出為例,表示這齣戲劇的核心並非控訴,而是期待觀眾理解,一名政治犯如何度過那些艱困的日子。他當初遭受審訊時,只是三天三夜沒睡就已無法承受,而更多的痛苦卻是被強加的指控。楊碧川前輩提醒年輕一代,「你們所不知道的苦難,我們可能都幫你們擔起來了。希望未來我們的子孫能真正過到幸福的日子。」

「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所有活動均為免費索票參加,此外,也特別為持有文化幣的青年觀眾設計文化幣索票,每一檔節目並備有驚喜小禮,鼓勵青年朋友踴躍參加。詳情請至ACCUPASS網站搜尋「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並請鎖定「人權藝術生活節」官網和臉書專頁,掌握最新活動資訊。

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 景美紀念園區登場 文化部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