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再探底!陸銀急甩7萬套法拍房求自救 專家:恐再壓垮房市
大陸中心/陳佳鈴報導
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持續延燒,臨近年底,大陸多家國有與地方銀行正加速拋售法拍住宅與商舖,全力處置不良貸款。據《日經亞洲》報導,這波集體「年末清倉潮」恐進一步拖累本已疲弱的房市,讓中國已經夠慘的房市再度探底!
大陸媒體指出,截至 11 月,至少 23 家金融機構在阿里、京東等平台上架「銀行直供房」,多為因貸款人無力償還而遭收回的抵押房產。自夏季以來已上架或出售的物件數量約 7 萬套,甚至超過上海 2024 年全年的新屋成交量(5.9 萬套)。其中,以地方農商銀行與小型金融機構為主,亦包含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大型國有銀行。
報導指出,目前已知四川農商聯合銀行上架約 2.5 萬件房產;吉林銀行計畫拋售 2000 件;蘭州銀行則上架 1750 件。價格普遍低於市價,部分房源折價幅度達 25% 至 30%。
隨著監管年度考核逼近,各家銀行不僅加速出售抵押房,也加緊出清表內不良資產包。工商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等近期陸續將億元至十億元級的壞帳包放上資產交易平台求售。2024 年中國銀行業註銷不良資產高達 3.8 兆元,較前一年激增近 30%,為疫情後連續第五年超過 3 兆元。
外界普遍質疑中國官方公布的不良貸款率(約 1.5%)過於保守。日本綜合研究所研究員関辰一依企業財報推算,中國真正的不良貸款率恐高達 7.8%。《日經》分析,當前房價已走跌,銀行以更低價格急售房產,勢必對市場造成額外下行壓力。官方數據顯示,10 月 70 城新屋價格月減 0.5%,為一年最大跌幅。房市疲軟使開發商更不願投入新建案,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進一步萎縮,土地收入自 2021 年以來已減少 60%。
面對折價房產湧現,不少民眾抱持「撿便宜」心態,但律師提醒其中風險極高。北京德和衡律所合夥人白耀華指出,銀行直供房的交易結構與法律設計十分複雜,「銀行的信譽代表的是交易安全,不代表房屋沒有瑕疵」,若缺乏專業判斷,買家可能面臨遠大於想像的法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