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提1.25兆國防特別預算 顧立雄曝7項採購規劃、估創造4000億產值

記者盧素梅/台北報導

國防部長顧立雄簡報(圖/翻攝畫面)

賴清德總統投書美媒《華盛頓郵報》,宣布台灣將大幅增加國防預算,推出歷史性的400億美元(約1.25兆新台幣)國防特別預算,以彰顯捍衛民主的決心。國防部長顧立雄今(26)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此次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期程為2026年到2033年,包括精準火炮、遠程精準打擊飛彈、防空反彈道及反裝甲飛彈、無人載具及其反制系統、強化作戰持續量能相關裝備、AI輔助C4ISR系統、台美共同研發採購裝備系統等7項,同時預估可望創造4000億產值、帶來9萬名以上的工作機會,在守護台灣安全的同時,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並打造非紅供應鏈。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清德今天投書《華盛頓郵報》宣布台灣政府將大幅增加台灣的國防預算,並在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隨後並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皆出席。

顧立雄在簡報時指出,中國當前軍事威脅手段已經挑戰國際社會既有規則,反而促使印太地區民主國家產生警惕,近年來印太地區民主友盟國家已經警覺到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正強化本身國防力量對抗威權擴張。 顧立雄指出,「美國2026年國放預算增至新台幣28兆元」、「韓國強化飛彈防禦系統,2026年增加國防預算百分之8」、「日本2025年國防預算達到戰後最高的新台幣1.91兆元」、「澳洲未來4年增加國防預算達新台幣2100億」、「紐西蘭首次增加國防預算要達到新台幣1600億」。

顧立雄並指出,近十年國軍強化戰力,每年編列公務預算籌獲海馬士(HIMARS)多管火箭彈等武器,已經具備基本不對稱作戰能力;應對中共登島作戰,2022年編列海空戰力特別預算,籌獲天空三型等裝備,提升演訓、防空、制海能力。而現在為了應對中共灰色地帶襲擾等新興威脅,規劃2026起編列「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作戰力預算」,籌獲防空反彈道、反裝甲飛彈武器裝備,以完備多域拒止能力,建構多層次防衛作戰體系。 顧立雄並指出,「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作戰力預算」期程是2026年至2033年,預算上限上框1.25兆元,編列目的在於爭取預算一次性配付,確保資源穩定、集中,加速籌獲所需戰力;項目包括精準火炮、遠程精準打擊飛彈、防空反彈道及反裝甲飛彈、無人載具及其反制系統、強化作戰持續量能相關裝備、AI輔助C4ISR系統、台美共同研發採購裝備系統等7項。

國防部長顧立雄簡報(圖/翻攝畫面)

顧立雄表示,值得國人關切的是,此次特別預算規劃達成7大目標,未來達成後將有效確保國人生命財產安全,7大目標包含「空中重層攔截網」、「指管與決策輔助」「多層次削弱」、「遠距精準打擊」、「強化作者韌性」、「提升軍備量能」、「國防帶動經濟效益」。 顧立雄表示,國防要能夠帶動經濟效益,本次特別預算投資,預估可望創造4000億產值、帶來9萬名以上的工作機會,讓在守護台灣安全的同時,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並打造非紅供應鏈。 顧立雄強調,台灣站在第一島鏈與民主世界的前緣,面對霸權挑戰,願意也必定會與友盟持續在各個層面加強合作,國防部將以最嚴謹的態度編列與執行特別預算,在國會監督下,持續為捍衛國土家園、守護人民福祉努力。

賴清德 華盛頓郵報 國防預算 顧立雄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