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恐在2027犯台?陳冠廷「有備則無」:沒能力、沒準備才會讓情勢升高
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26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隨後的記者會中宣布兩大行動方案,包括未來八年將投入1.25兆元的國防特別預算。對此,民進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立委陳冠廷今(27)日表示,賴清德推動的兩大方案,正是把「平時的投入」當成「戰時的避免」,而當有人質疑「備戰是否會升高情勢」時,實際情況恰好相反:沒有能力、沒有準備,才會讓情勢升高。
陳冠廷指出,美軍印太司令阿基里諾在美國國會書面證詞曾明確表示,中國正以2027年為期程,推進犯台能力的準備。這樣的警訊不只來自軍事單位,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在受訪時也曾以「信則無,不信則有」形容台海風險。
陳冠廷強調,除了不能忽視中方威脅,更要有「準備防備意識」,只要有準備防備的意識、讓中方看見代價,熱戰風險才會下降。台灣不能把威脅當成例行公事,也不能把和平當成理所當然。所謂「危險窗口期」不是口號,而是中國的軍事能力、習近平個人政治節奏、印太戰略競爭三者交疊後的現實環境。台灣若在此時鬆懈,才會真正讓對方誤判。
陳冠廷表示,從飛彈量能、無人機與反制系統,到通訊韌性、後備戰力、國防產業鏈的自主化,這些都不是危機爆發後才做得來的事情。賴清德推動的兩大方案,正是把「平時的投入」當成「戰時的避免」。
陳冠廷進一步提到,日本現在普遍理解「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一旦衝突爆發,戰場絕對不會侷限於台灣周邊,而會延伸至東海、南海乃至整個西太平洋。台灣若能展現持續且確實的自我防衛準備,不只降低誤判,也能強化與周邊民主國家的合作基礎。
陳冠廷表示,當有人質疑「備戰是否會升高情勢」時,實際情況恰好相反:沒有能力、沒有準備,才會讓情勢升高,「有備則無,不備則有。降低風險的方式,就是準備。」
最後,陳冠廷也呼籲,中國改革開放後,在經貿與科技的進步有目共睹,真正讓中國走向偉大的,不會是武力擴張,而是文化、經濟與創新的正向力量,這樣的影響力才會持久,若是走上武力擴張,將會是東亞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