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小龍生日!他過世52年了仍是全世界年輕人的勇氣象徵 20個真相曝
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11月27日是李小龍生日,他還在世的話85歲了。李小龍33歲驟逝至今52年過去。世界變了、科技變了、潮流換了無數輪,但「李小龍」三個字,仍能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感動。他靠一雙拳、一身傷、一段比電影更驚險的人生,告訴每一個曾迷惘的人:「真正強大不是打贏別人,而是打敗昨天的自己」。2025年的今天,他的身影依舊是全世界年輕人追尋勇氣的路標。年輕人越早知道李小龍的20件事,越會提早找到人生的力量。
一分鐘認識李小龍:
李小龍在美國出生,香港長大,到美國奮鬥,終回香港拍電影,揚名國際。李小龍是武術家,是動作片演員。年少時在香港九龍生活,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 之後創立截拳道。
幼年時期跟著演員父親演出二十多部香港電影,一九五九年離港赴美,一九六一年就讀美國華盛頓大學,在美國開武館,客串演出美國電視劇。一九七一年獲得香港嘉禾電影邀請,回香港主演多部動作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 和《死亡遊戲》震撼影壇。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日,李小龍猝然離世,留下未完成作品《死亡遊戲》。其後影響力不衰,他的電影作品和傳奇人生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年輕人一定要知道李小龍的20件事 提早找到人生的力量
♦童星出道
1.李小龍的名字們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生於舊金山,族名李源鑫,學名李元鑑,英文名Bruce,由接生醫生 Mary Glover命名。李小龍是電影藝名。家中乳名「細鳳」(因傳統避忌以女名保男孩平孩平安)。
2.大近視
李小龍其實好動,替他國語配音的張佩山就回憶,李小龍在錄音室 內,「如果站著聊天,他一定跳來跳去,忽然 一拳… …如果是坐下來時,就會把雙腳拉成一字馬,練練馬步,而又忽然一拳… …。」唯「閱 讀」讓他「定」下來。青少年時沉醉於武俠小 說和休閒讀物,但不包括課本。這習慣沒有帶 給他好成績,而是從小就高度近視,得戴著厚 厚的鏡片。
3.著名童星
李小龍是早期的香港童星,襁褓中已在電影 《金門女》(Golden Gate Girl, 1940)亮相。成名 作《細路祥》(1950)改編自同名漫畫,他與 父親李海泉同台,飾演街童與富翁,而非父 子。十九歲赴美前,他已拍過二十多部電影。 一九五九年,他離港前最後拍的彩色粵語片 《人海孤鴻》(1960)中,演叛逆青年「阿三」, 演技大獲好評,片中展現出色恰恰舞技。實際上在青年時,曾奪全港恰恰公開賽冠軍。
4.好勇鬥狠的日子
李小龍的學業平平,唯愛習武。他十四、五歲時,拜師葉問學《詠春拳》,實際教拳的是師兄黃 淳樑,綽號「講手王」(即擅長比武打架)。李 十分愛打架,在美國接受《黑帶雜誌》(Black Belt)訪問時,坦誠青少年的自己是個小流氓, 為應付敵人,身上常帶著一條抽水馬桶用的鐵 鍊防身。後因為街頭鬥毆,被喇沙書院勸退, 轉往更著重紀律的聖芳濟中學,唯尚武個性不改。後來受學校外籍修士鼓勵,參加校際拳擊 賽、獲得冠軍。
♦成長階段
5. 在美國兼差的日子
一九五九年,李小龍赴美升學,途中在郵輪 靠教恰恰賺外快。抵西雅圖後,寄居僑領 Ruby Chow的餐館閣樓。為應付生活與學費,在餐廳打工、摺報紙。雖然學業與工作繁忙, 他仍堅持每週練武三十小時,在華盛頓大學 以武術表演吸引學生。一九六二年創立振藩 國術館,自此告別餐廳兼差。
6.應付踢館
李小龍在美國奧克蘭開「振藩國術館」分館, 授徒不分膚色人種。當時遭旅美中國武術界 以北少林派黃澤民為首一行人上門踢館,警 告不准教洋人功夫。據當時在場、懷孕中的 李小龍妻琳達回憶,雙方約定,若李小龍輸 了,他將關閉武館,若勝出,可繼續教授非 華人功夫。比賽結果很快結束——根據琳達 和友人詹姆斯.李的證詞,李小龍在三分鐘 內便擊倒對方。但事後李小龍跟友人嚴鏡海 表示,他因未能迅速擊倒對方感到遺撼。
7.初入好萊塢
李小龍以敏捷身手,在電視台面試成功被取 錄,參演電視劇《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 1966)助手「加藤」一角。擔任配角戲份不多, 唯他出色的動作,鋒芒蓋過主角,令人留下印 象。故不少好萊塢明星導演,也樂於成為他私 人授課的弟子,如史提夫.麥昆、詹姆士.柯 本、導演波蘭斯基和NBA球星賈霸。學費以 時薪計,在一百五十至二百七十五美元之間, 在六○年代屬於極高。
8.寫筆記自我勉勵
李小龍習慣隨身攜帶2×3吋小日記本,隨 時記下想法,內容涵蓋訓練計劃、電話、詩句、 自我肯定與哲學反思。六○年代好萊塢白人至 上,華人角色發展有限。為突破逆境,他曾 在一九六九年寫下目標自勉:「我,李小龍, 將成為美國第一位最高薪的東方超級巨星。作 為回報,我將盡到演員本分,奉獻最精彩的表 演。從一九七〇年開始,我會舉世聞名,直到 一九八〇年底,我將擁有一千萬美元。我將隨 心所欲生活,實現內心靜好和幸福。
9.意志克服傷痛
一九六九年,李小龍在一次常規訓練中,因未充分熱身,腰部嚴重受傷,導致第四節腰椎 神經永久受損。醫生要他在床上靜養六個月,判斷他終身不能再練武和踢腿。但李小龍憑著驚人意志和毅力終於康復,休養期間,用文字整理武學心得:截拳道。
♦拍片花絮
10.「李三腳」原是貶義
《唐山大兄》(1971)在泰國拍攝時,原導演 吳家驤因陷僵局改由羅維執導。羅維偏愛繁 複套路,與李小龍主張簡潔俐落、一擊制敵 的風格衝突,時有爭執。羅認為李小龍不懂 拍動作戲,背後還戲稱他「李三腳」,嘲諷 他動作單調,來來去去只有三腳。結果李小 龍剛猛迅捷、節奏精準的身手,超越同代電 影人,大受觀眾喜愛。「李三腳」反倒成了 嘉禾宣傳他凌厲腿法的口號。
11.被剪掉的誇張片段與色情鏡頭
《唐山大兄》上映時好評如潮,但早先試映 的版本和公開播映時不同,很多片段被剪走 了。例如李小龍飾演的鄭潮安和朋友在窄巷 為了避開前後夾擊的推車,二人用輕功跳上 約三公尺高的屋頂;李小龍手持鋸刀將嘍囉 頭部一劈為二,都因為太過跨張、血腥被剪 掉。另外,七○年代港產片常用「拳頭加枕 頭」吸引觀眾,鄭潮安近乎全裸上妓院嫖妓的鏡頭,現在已經成為影迷探尋的傳奇場面。
12.吼叫聲是李小龍自己配音
李小龍回港拍攝的功夫電影,最初公映 時都是國語配音,李小龍不懂國語,只 懂英語和粵語,所以他的聲音都是配音 員代勞。但李小龍喜歡親力親為,在電 影中的吼叫聲,都是他親自配音。最有 趣的是,在《精武門》(1972)中,俄國 大力士皮羅夫的英語對白,卻由李小龍代為配音。
♦幽默個性
13.李小龍像頑童
倪匡回憶初次見李小龍,是在鄒文懷家中。李小龍興奮講述華人「賣豬仔」到馬來西亞做礦工的劇本,細緻到連男主角出場與配音都安排好。說完想請倪匡寫劇本。倪匡笑著拒絕:「你講得太仔細,我還寫什麼?」李小龍略不悅,鄒文懷忙打圓場:「倪匡是玻璃做的,打不得!」李當然不會因此打人,卻突發奇想:「我不打你,你打我三拳!」倪匡敵不過要求,朝李腹部打三拳,硬如鐵板。李小龍也邀請倪太打三拳,倪太興奮照做,從此朋友羨慕:「她打過李小龍!」
14.愛畫畫
除了功夫,李小龍還喜歡畫畫、替人剪頭髮。他愛畫武俠人物和功夫動作,有些用心畫的便送給友人。自己編導的《猛龍過江》(1972) 劇本封面上的龍,或自己創立的協和公司商標,都是出自他的手筆。在片場有空閒時,他愛幫工作人員或友人剪髮,例如拍《精武門》時的韓英傑,除了在電影中嚐過「龍拳」, 在化妝間也嚐過「龍剪」。
15.沒架子
《猛龍過江》是李小龍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一切親力親為。外景在羅馬,負責當地拍攝的製作經理張欽鵬憶述「他一點架子都沒有」。李小龍個性爽朗直率,很多場景因為是義大利名勝,如鬥獸場全都禁止拍攝,所以不乏偷拍情形。攝影師西本正回憶,某一天拍攝外景忽然下大雨,當時李小龍主動來幫忙,將笨重的攝影機和三腳架扛起搬走,免得淋濕。閒時會和幕後工作人員說笑話。
16.黃色戰袍的真正由來
關於李小龍在《死亡遊戲》中經典的 黃色戰袍,流傳多種說法。當時擔任 他的助手,後來成為嘉禾高層的安德魯.摩根(Andre Morgan)見證挑選過程。
服裝部門帶來兩件連身運動服:黑衣黃條與黃衣黑條。李小龍第一眼選了黑色,說:「穿這件看起來結實一點。」服裝人員便先收起黃色款式。 接著李小龍提到,片中將和七呎高的賈霸對打,動作設計是對方一腳踢在胸口後留下巨大腳印,他想先看看腳印在衣服上的大小。服裝人員不久帶回胸口用白色粉畫出腳印的黑色戰衣。李小龍看了說:「X!怎麼像我 被蓋了個大圖章!」約十分鐘後,服裝人員拿出黃色戰袍,胸口改用灰色 畫出腳印。李小龍一看說:「太棒了, 就是這件!」就這樣,經典黃色黑條 戰袍誕生,成為電影標誌。
♦演員哲學
17.《龍爭虎鬥》配樂由來
《龍爭虎鬥》(1973)的經典配樂出自配樂大 師拉羅.西夫林(Lalo Schifrin)之手,正是李 小龍極力向華納爭取邀請作曲。西夫林記得 某天正忙於作曲,華納高層相邀吃飯,指明 李小龍特別要見他。兩人在餐廳見面,李小 龍熱情表示,十分欣賞西夫林的作品,特別是電視劇集《虎膽妙算》(Mission: Impossible, 1966-1973 ,後來電影版譯為《不可能的任務》),李小龍便表示:「自己練功時,常常聽《虎膽妙算》 的配樂呢!」
18.李小龍看待武術
李小龍在接受加拿大節目《Pierre Berton Show》訪問時,解釋何為武術:「對我來說, 武術最終意味著——誠實地表達自己,但這 是非常困難的。裝模作樣、耍帥等等,我可 以做出各種虛假的東西,被這些東西蒙蔽, 也可以展示一些非常花哨的動作。但要不自 欺欺人,誠實地面對、表達自己是非常難做 到的。」
19.不相信明星
李小龍回答記者Ted Thomas:「觀察周圍的人讓我明白,人要永遠做自 己,努力表達自我,對自己要有自信。 不要到外面找成功的人,東施效顰。 我覺得現在香港處處都是抄襲,抄襲 別人的皮毛,但大家不去顧好最基本 的事:就是怎麼去做自己。我從來不 相信『明星』這個字,那只是幻象, 觀眾對你的稱呼而已。」
20人氣依舊
李小龍離世五十二年,人氣依舊,比任何超級巨星都耐得住時代的風沙。 對「明星」兩字,他看得很淡——「那只是幻覺,是別人加諸於你的標籤。 要是有人叫我『超級演員』,我會比聽到『超級巨星』更開心。
世界依然需要李小龍 「不要祈求一條容易的路,而是要祈求一條讓你變強的路。」
李小龍的一生,像一團把自己燒到最亮的火。他把短短32年,活得比許多人一輩子還熱。若你正處在迷路、懷疑、疲憊、被低估的階段,那就記住李小龍一句話:「不要祈求一條容易的路,而是要祈求一條讓你變強的路。」52年了,世界依然需要李小龍。因為每一個想活出自己的年輕人,都需要一個提醒:
你不是來模仿別人的,你是來創造自己的。
像水一樣,遇山成湖,遇谷成溪,遇牆穿透。
像李小龍一樣,活成不可取代的唯一。BE WATER 我的朋友…………..
本文撰寫與摘自國家影視聽016期生活誌馮志豐撰寫之《你一定要知道李小龍的20件事》
▼【李小龍1歲-32歲照片!】功夫巨星李小龍1歲-32歲照片!看李小龍童年成長為功夫巨星過程!(1940-1973)這是影音說明(影片來自YouTube-TOP10奇葩搞笑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