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共好城市對話論壇 法國倡議學者來台
記者古高樹、朱雅霆/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28)日出席「Future in 15 Mins|桃園,共好城市對話」國際論壇,與首度來台的「15 分鐘城市」倡議者、法國索邦大學Carlos Moreno教授對談。從巴黎經驗到桃園未來,雙方聚焦如何掌握桃園鐵路地下化的契機,將桃園轉向以人為本的宜居城市。張市長提出TOD+(加)理念,強調未來每個大眾運輸車站周邊都要有公共設施,人人都要住得起,從育兒到養老照顧每個市民,實現「好通勤、好工作、好就學、好生活」。
張善政提到大型建設以3個5年為階段里程碑,迎接2040桃園,拋出升級版的大眾運輸導向城市開發(TOD+),強調每個車站周邊都會依據地區特性規劃大型、中型或小型的公共設施,引導場站生活圈定位,以15分鐘城市的生活圈構想結合整體住宅政策,車站周邊要讓民眾住得到、住得好,站站都有家,站站有公設。
市長提到桃園鐵路沿線居民,目前統計人口已有100萬人,因此都市規劃一定要檢討公共設施與住宅供給問題,捷運場站周邊開發也是如此,舉例捷運綠線延伸中壢線,中壢體育園區站,市府規劃興建大巨蛋,整體開發就要思考未來進駐人口的特性,配套一定比例的社會住宅,也透過都市計畫規定可負擔住宅提供機制,此外也要思考居民的年齡結構,再分配適當的中小型公共設施,讓公設與社宅成為生活圈的核心。
「2040的桃園軌道路網提升運輸效率,市民生活的幸福感更要倍升」張市長說,也在規劃的階段引入Moreno教授「15分鐘城市」理念超前佈署。Moreno 教授對桃園的發展潛力表示驚艷,他認為桃園人口年輕、結構多元,產業活絡,給予城市轉型雄厚的基底,只要持續與市民溝通,了解民眾的空間需求,桃園也將邁向亞洲人本宜居城市的典範。
張善政也謝謝Moreno教授給予的肯定,感性的提到:「現在的投入雖然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但相信這個決策,將會是改變桃園城市的關鍵」,桃園市政府跨局處以打造每個車站的TOD+為目標,運用15分鐘城市的理念,從交通、產業、公共設施、醫療服務甚至文化休閒,逐一檢視階段工作,擘劃2040桃園發展藍圖。
本次論壇也邀請多位專家就鐵路地下化後,都市再生擾動、住宅政策和都市設計議題進行實務交流,日本社區設計師山崎亮分享如何以社會參與,進而活化公共空間,帶到鐵路地下化後舊市區的空間革新手法,OURs都市改革組織彭揚凱秘書長也呼籲,住宅政策要去商品化,肯定桃園人人住得起的住宅政策,論壇還邀請到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東京大學特任研究員邱秉瑜、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知名作家謝哲青以及微笑單車公司行銷經理林苑毓等,從各個構築城市的元素進行專題的探討。
論壇主辦都發局江南志局長表示本次論壇參與超過850人,為國內少見大型都市規劃、都市設計交流平台,透過這次的機會,聚集了國內都市計畫專才,從桃園城市的改變開始,也帶動各縣市對城市的規劃重視,引導城市有序開發。
【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