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檔噹檔~」學校上下課鐘聲怎麼來?竟和日本二戰有關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噹檔噹檔~檔噹噹檔~」大家對於這段旋律肯定不陌生,被作為學校上下課鐘聲,讓人感到又愛又恨,但你可知道這段鐘聲的由來嗎?事實上這段旋律來自於英國倫敦「西敏寺」的報時鐘聲,不過是什麼原因成為如今國中小學通用的上下課鐘聲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英國倫敦西敏寺外觀。(圖/翻攝維基百科)

每日一冷》團隊先前曾在網站解答,日本二戰後期,空襲警鈴和上課鐘聲同樣都是搖鈴的方式,搞得人心惶惶,一位來自廣島的發明家,因聽見英國BBC廣播電台利用西敏寺鐘聲作為開頭樂,覺得很喜歡,便採用這段旋律,利用四根金屬棒敲擊出四個音階、共16個音符,作為國中小學校上下課鐘響,如今不但流傳於日本、台灣、南韓,還影響不少東亞國家。

英國倫敦西敏寺鐘聲,每15分鐘敲響一次,一個小時共敲響4次,每次旋律略有不同,按照特定順序進行播放,並在播完旋律後敲鐘報時;但事實上,這段旋律一直到19世紀才開始悠揚,最早則可追朔到劍橋大學聖瑪莉大教堂,自1793年換上新鐘後,就開始使用這段旋律,又稱為「劍橋鐘聲」。

雖說旋律耳熟能詳,但如今越來越少學校採用西敏寺鐘聲作為上下課鈴聲,反而採用法國民謠孤挺花、蘇格蘭民謠風鈴草、春之歌、幽默曲等歌曲,有說法是因兩所學校距離過近,為了避免學校教師、學生混淆,才會使用別款鈴聲作出區別。

▲西敏寺鐘聲。(影片來自YouTube-學校鐘聲收集站,若遭移除請見諒)

西敏寺 二戰 學校 空襲 鐘聲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