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北京塑造抗疫大國形象 難挽回民眾逝去的信任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官方發起大規模宣傳,在海內外塑造「抗疫大國」的形象,鞏固中共地位。然而,中國民眾因官方處理疫情失當而逝去的信任,恐怕難用正能量宣傳來挽回。

▲在武漢肺炎疫情中,中國官方強調以「正能量」作為宣傳的主軸,動員民族主義的報導占據了媒體版面。圖為17日上海街頭的「中國夢」看版。(圖/中央社)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1月爆發之初,中國各大媒體都在封城前湧進武漢採訪。當時,坊間盛傳已久的「人傳人」疫情剛獲得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證實,許多媒體都以調查報導的方式,追究疫情是如何爆發、拖延的,一時間輿論圈大鳴大放。

但中國官方隨即緊縮言論控管。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月3日在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指出,要「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自此,「正能量」成為宣傳的主軸,緬懷英雄、讚揚犧牲和各種動員民族主義的報導,占據了媒體版面。

不只在媒體,正能量宣傳也走進校園。在中學任教的蔚紅(化名)告訴中央社記者,學校2月發起了徵文活動:家長是醫護人員的學生要寫對父母的思念;一般學生則要以「眾志成城」為方向,撰寫對防疫的感想。

「這種導向性的作文,讓我想到我們小時候」。蔚紅說,「文革的時候,學生也要寫批判稿,不會寫怎麼辦?只好拿起報紙抄,但那完全不是你心裡的想法」。

因為這個緣故,蔚紅說,自己小時候非常討厭寫作。她也擔心這種徵文會傷害學生的思辯能力,久而久之,連表達的慾望都沒有了。

書田是一名網齡近10年的部落客,喜歡在網上分享自己對時事的觀察。前陣子他在微信公眾號上寫了一篇文章,以魯迅的「阿Q正傳」借古諷今,評論近期的時事,結果文章被後台狂刪了幾百個字。

他說,以往自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但近幾年感受到言論控管逐漸緊縮,在香港「反送中」和這次疫情後更加明顯。派出所曾約談他,「他們說,我現在能在上海立足,這一切都不容易,暗示我,他們有能力讓我失去這一切」。

相較於微弱的民間意見,官方的宣傳顯得鋪天蓋地,從傳統的電視、報紙,到微信、抖音等新媒體,中共善用各種媒介,將這次的防疫塑造成關乎國家興亡的「人民戰爭」,而共產黨則是理所當然的指揮官。

蔚紅認為,這樣的宣傳頗具功效,一些平時喜歡批評時政的朋友,這陣子也變得異常地愛國。

在書田眼中,正能量宣傳就是民族主義的動員,任何人對此有所懷疑,都要背負上「不愛國」的罵名。

其次,書田也指出,在言論審查下,多元的聲音太少、具啟蒙性的訊息隨即被刪,即便身處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民眾還是選擇相信具權威性的官方論述。

NGO工作者寧子用「牢不可破的循環」(Unbreakable Loop)形容這種輿論環境,「只要說話的方式不符合官方主旋律,你的聲音很快就會被消失,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近期中國疫情逐漸趨緩,全球疫情卻幾乎失控,中國官方的論述似乎獲得了更高的正當性。即便如此,鋪天蓋地的宣傳似乎無法化解公眾對官方的不信任感。

李文亮醫生的死,和「發哨子的人」一文被刪的事件,在中國網路引起軒然大波,網友紛紛發文悼念李文亮,以各種文字接力轉載文章,並要求懲處風暴中心─武漢中心醫院的黨委書記蔡莉,她的家庭也被網友「肉搜」。即便公眾咎責的對象還停留在基層,但已體現出民眾對隱匿疫情的不滿。

寧子也提到,近期中國本地新增確診病例不斷下降,不少人卻懷疑數據真實性,「從這些現象來看,你就可以發現公眾對系統已經失去信任了」。當最權威的官方消息都無法相信,中國民眾還能相信誰?

從線上到線下,從國內到海外,中國的防疫宣傳戰攻勢猛烈,無所不在;然而,再強的宣傳,都無法消解民眾對官方的不信任。相較於建立「抗疫大國」的形象,如何重建官方公信力,恐怕才是中國政府最該思考的問題。

©中央社
武漢肺炎疫情 抗疫大國 鞏固地位 逝去的信任 大規模宣傳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