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文化差異 是人情味還是情緒勒索?

文/Dr. Phoebe/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F是我多年以來在臉書頁所認識的粉絲,帶著父母第一次來美,問我有沒有機會見面,我於是帶著樹寶和C請他們吃一頓小小的便飯,並且收下他們來自寶島的美味伴手禮點心。雖說是第一次見面,但F和爸媽都頗為健談,一再地邀我們下次回台灣時要去他們的店裡坐坐,品嘗他們家的招牌菜肉粽和番茄牛肉。送他們離開時,F的父母親又從車上拿下一大堆的乾糧餅乾,硬是塞給我要我一定要收下。臨走的時候,我承認我被這份故鄉的溫暖所打動,即便是萍水相逢的朋友,卻讓我在異鄉體驗那濃到化不開的寶島人情味。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離開台灣後最想念的往往是寶島美食,但每回台灣,最令我感動的卻是台灣的人情味,一種只要和在地人有機會交流,就能夠體驗到的溫暖。我很努力地想人情味要怎麼翻譯給C,上網查說叫做Human Kindness,但我覺得human kindness有些廣泛,和真正的人情味有點不太像。人情味這個三個字就包含太多文化層面的東西,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解釋明白。當然,或許是我在美國住久了,習慣的是禮貌性地距離,大喇喇地言談,以及政治正確的語法,於是回到台灣寶島探親的時候,總會看到人情味的好。但是如果你問問住在台灣當地的人,很多時候人情味代表的牽絆、枷鎖、也是一種壓力。人情味到底是好是壞似乎也沒有一定的答案,但這卻在我們的文化中根生地顧,想甩也甩不掉。我努力找十個小地方,來詮釋所謂的人情味,也歡迎各位多多補充:

很多人對於美國社會的詮釋往往是冷冰冰,但其實很多時候是缺少人情壓力的緣故。人情味的溫暖和枷鎖到底好不好?大家對於人情味的看法如何?喜歡還是懼怕呢?歡迎各位來分享你的觀點。

延伸閱讀>>>

疫情爆發時期 更需要幫助食物銀行 http://grinews.com/news/%e7%96%ab%e6%83%85%e7%88%86%e7%99%bc%e6%99%82%e6%9c%9f-%e6%9b%b4%e9%9c%80%e8%a6%81%e5%b9%ab%e5%8a%a9%e9%a3%9f%e7%89%a9%e9%8a%80%e8%a1%8c/

歐洲最佳跨國臥舖列車 http://grinews.com/news/%e6%ad%90%e6%b4%b2%e6%9c%80%e4%bd%b3%e8%b7%a8%e5%9c%8b%e8%87%a5%e8%88%96%e5%88%97%e8%bb%8a/

寶島 壓力 文化 人情味 情緒勒索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