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讓她們做回自己 文化部:「媽媽」也有自己的名字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明天你也要返鄉嗎?母親節即將到來,大家今年如何向媽媽致謝呢?文化部臉書小編今(6)天下午發文【「媽媽」也有自己的名字】,該小編說,不一定要昂貴禮物、名牌家電、高級保養品 ......,或許讓媽媽能夠做回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最好的禮物。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化部臉書小編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對許多女性來說,結了婚就像失去自己的名字(圖/翻攝自文化部臉書)

文化部臉書小編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對許多女性來說,結了婚就像失去自己的名字,從此成為某某人的太太,或是某某人的母親。才不過百年前的台灣,一般女性為後人所記憶的,往往不是她的名字、她的個人,而是某某氏;未出嫁的女子,更是連記載在牌位,讓後世祭祀的資格也沒有。

文化部臉書小編提到,人類文化普遍建構一種母職神話:一個女人的人生終極理想就是走入家庭,成為一個母親;為家庭犧牲奉獻,含辛茹苦把孩子們拉拔長大,就是一個女性的價值所在。

這樣的傳統觀念,對女性而言卻可能是一種壓迫。即使到了《性別工作平等法》早已落實的當今,職場上還是有些女性,被迫面臨著事業與家庭的二擇一、同工不同酬、薪資的「隱形天花板」,種種根植於傳統性別框架的不平等現象。

文化部臉書小編強調,「媽媽」不是生來就是「媽媽」,也不是生來就是「妻子」,她也是一個女兒,她也可能曾經擁有那些,為了家庭不得不放棄的夢想或事業。

謳歌母親、頌揚母職的同時,其實更可以思考,如何落實家務分工、如何破除親職教育裡的性別迷思、如何打造更平權的勞動環境,不只是向媽媽說聲「辛苦了」,而是真的讓媽媽不再那麼辛苦。

文化部 母親節 媽媽 妻子 媽咪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