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吃飯「庫掐庫掐」害交不到女友? 日專家建議3習慣快改掉

圖、文/鏡週刊

在台灣,若吃飯發出太大的咀嚼聲,可能會在追求伴侶時受到阻礙,而日本是相當注重禮儀的國家,更是重視吃飯是否發出咀嚼聲,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社會形象,日媒特地邀請牙醫分析常發出咀嚼聲的人們擁有的3個共通點,以及有助改善的方法。

根據《FNN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報導,熟悉口腔領域的「宇宙牙科診所」的牙醫深見隼人表示,吃飯時發出「庫掐庫掐」的聲音,可能原因有3個,1、口腔周圍的肌肉衰退。2、舌頭在進食時無法順利運動。3、無法用鼻子呼吸。

牙醫解釋,人類的口腔周圍有一種稱為「口輪肌」的肌肉,如果平常使用頻率少或年紀增長,這塊肌肉就會逐漸退化。一旦退化,嘴巴就容易在無意識中張開。舌頭則在搬運食物、吞嚥時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舌頭活動不順,咀嚼與吞嚥會變得困難。此外,若無法鼻呼吸,就會不自覺地用嘴巴呼吸。所以若上述3個原因同時出現時,就容易發出「庫掐庫掐」聲。

而常發出咀嚼聲的人們通常有以下3個習慣,包含:

1、平常不太活動嘴部肌肉。若平時說話少、表情變化少,就不太會使用口輪肌,隨著年齡增長會更容易退化。

2、喜歡容易黏在牙齒上的食物或有嚼勁的食物。這類食物會讓舌頭不斷去剝離黏著的食物,也增加咀嚼困難,自然就容易發出聲音。例如:容易產生黏性的食物有麵類、納豆、秋葵;有嚼勁的食物有肉類、含豐富纖維的蔬菜(如葉菜類與根莖類)。

3. 有肥胖傾向。肥胖會導致舌頭變大、活動不靈活,無法順利搬運口中的食物,也更容易用嘴呼吸。

醫師建議,像呼吸方式和肥胖這類狀況雖然無法立刻改善,但能從選擇食物著手,若出席在意咀嚼聲的場合,可以選擇柔軟、較不黏的菜色。


更多鏡週刊報導
產後憂鬱太痛苦 日本38歲新手媽媽把4個月兒「緩緩沉入浴缸」
日本爺爺奶奶被這樣叫會不開心 74歲阿嬤:假裝親切很噁心
日本無米可賣!米價高漲政府釋糧也難解 倖存米店害怕:撐不到秋天

外稿
#日本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