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台灣天后蔡依林每天9點半就寢、香港天王郭富城卻早上6點才睡,作息大不相同,不少人好奇哪個才是正確的?對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很多人以為只要「補足8小時睡眠時間」就能維持健康,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使睡眠時數足夠,若日夜顛倒,長期下來仍會對健康造成隱性傷害」。
蔡依林則因為長年重視身心調養,在晚上9點半就會上床休息,生活作息嚴謹規律。(圖/華納音樂提供)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在臉書發文表示,人類在一天當中,最推薦的睡眠時間通常是在晚上10點到早上6點之間,因為這段時間與生理時鐘(或稱晝夜節律)最為契合。他分析2大原因,第一是「與自然光線同步」在晚上,褪黑激素的分泌會增加,幫助我們入睡。在白天,陽光則會抑制褪黑激素,讓我們保持清醒;第二則是「最佳的修復與恢復」,在這段時間內身體會進行重要的修復工作,包括細胞再生、記憶鞏固以及荷爾蒙平衡。
楊聰財指出,雖然大多數人會在這個時間範圍內睡覺,但每個人還是會有些微不同,最重要的是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並確保你得到7至9小時的優質睡眠。
香港天王郭富城自曝作息,坦言自己常常凌晨6點才睡,下午1、2點起床,但依然維持每天7、8小時的睡眠;而台灣天后蔡依林則因為長年重視身心調養,在晚上9點半就會上床休息,生活作息嚴謹規律。2位巨星截然不同的作息方式,也讓外界好奇,睡得晚但補足時數,跟早睡早起相比,究竟對健康有什麼差異?
楊聰財解釋,「睡眠不僅僅是長度問題,更重要的是是否符合人體的生理時鐘」。他強調,即使睡眠時數足夠,若日夜顛倒,長期下來仍會對健康造成隱性傷害。
香港天王郭富城自曝作息,坦言自己常常凌晨6點才睡,下午1、2點起床。(圖/翻攝自微博)很多人以為只要「補足8小時睡眠」就能維持健康,但事實並非如此,人體除了需要足夠的睡眠時間,還必須遵循「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這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為了適應地球日夜交替而形成的內建時鐘,會主導荷爾蒙分泌、體溫調節、新陳代謝等重要功能。
以荷爾蒙為例,指出褪黑激素通常在晚上分泌,幫助人入睡;皮質醇則會在白天分泌,讓人保持清醒與專注,「若作息與節律錯位,這些激素就無法在對的時間發揮作用,久而久之便會打亂身體機制」,簡單來說,日夜顛倒就像逆地球的自然規律在生活,即使睡飽身體內部的運作卻是混亂的。
楊聰財說明,像郭富城這樣多年維持「晚睡晚起」模式,短期內或許感受不大,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一連串健康隱憂,包括內分泌失調、腸胃功能紊亂、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代謝異常、認知功能下降,這些影響通常不是立即出現,而是隨著歲月累積逐漸顯現,「等到身體出現警訊時,往往已經是慢性病的前兆」。
不過,楊聰財表示,並非每個人都能適應相同的睡眠時段,因為每個人的生理時鐘都不同,「晚睡基因真的存在」,根據研究發現,特定的基因變異會影響「時鐘基因(Clock gene)」的設定,導致部分人傾向延後入睡,這在醫學上被稱為「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SPS),「夜貓子並不是假裝熬夜,而是生理節律真的偏晚」。
楊聰財強調,即使有基因差異,仍然無法完全脫離晝夜節律的影響,「如果長期作息與社會規範完全脫節,對健康和人際生活依然會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