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1日)晚表示,根據學者意見認為殘餘壩體現況無崩塌風險,明(2)日將到現場勘查;河道堤防施作已累積完成45.5%,總計釀18死、6失聯、139傷。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殘餘壩體現況暫無崩塌風險。(圖/翻攝自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官網)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專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下午進行第25次工作會報暨情資研判會議,由副指揮官、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主持。
農林漁牧組首先報告表示,今日無人機空拍顯示,天然壩體及水流無異狀, 考量下游土砂淤積,維持紅色警戒;預計明日將由空勤總隊直升機至湖區裝設水位計監控。
會中與數名專家學者視訊,提到殘餘壩體現況,若遇到約地震震度6弱情況才會有風險,目前安全係數沒有崩塌風險,現在風險多來自上游來水(降雨)多少而定,可作為監控風險與應變,以及是否衍生新的堰塞湖問題,目前整體狀況持續保持監控即可,風險不大。
水電維生組表示,馬太鞍溪河道處置現況,第一階段土堤工程全速進行中,總計受損2860公尺,9月29日完成300公尺、9月30日完成500公尺,今天完成500公尺,累積完成1300公尺(45.5%)。
根據搜索救援組截至下午5時統計資料顯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共造成18人死亡、6人失聯、139人受傷;颱風全國一般災情總計為865件,花蓮縣就多達813件。
收容安置組說明,截至下午4時止,實際開設收容處所於花蓮縣光復鄉,共開設2處收容處所,收容231人。
交通工程組報告表示,今日台鐵疏運措施部分,加開10列次,所有上、下行對號列車都增停光復站,並維持花東新自強號全面開放站票及簡化進站流程。
杜文珍最後裁示,依據專家報告顯示壩體目前是安全的,但危險仍未解決,明日將安排學者專家到災區現勘;目前現場淤泥及廢棄物處理工作為優先,環境部也找到幾處置放場所,將與花蓮縣政府密切配合,提醒慎防傳染病發生;前線工作人員也要注意個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