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羅欣怡報導
經濟部主任秘書莊銘池表示,台灣應可積極推動生質酒精應用。(圖/美國穀物暨生質產品協會提供)由美國在台協會與美國穀物暨生質產品協會共同主辦的「邁向台灣能源韌性-生質酒精新契機」論壇於2025年10月1日在台北舉行。論壇邀請台、美政府代表、產業界與學界專家齊聚一堂,以專題演講及圓桌論壇方式,探討生質酒精在台灣能源轉型與減碳目標中的新契機。
美國農業部貿易與對外農業事務次長Luke Lindberg表示,美國玉米乙醇具價格、環境與能源安全優勢,能協助台灣多元化能源供應。若推動 E10(10%酒精汽油)政策,估可為台灣每年節省逾百億台幣,並降低加油站油價。美國承諾未來能穩定供應,並且從可行性研究到商業供應鏈的推動與合作,共創能源永續與貿易夥伴新契機。
美國農業部貿易與對外農業事務次長Luke Lindberg表示,美國玉米乙醇具價格、環境與能源安全優勢,能協助台灣多元化能源供應。(圖/美國穀物暨生質產品協會提供)美國在台協會代理處長梁凱雯(Karin Lang)則強調,能源安全是台灣經濟與國家安全的基石,而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亟需多元解方。美國承諾能成為台灣最可靠的能源夥伴,推動E10與國際接軌,並以具競爭力的乙醇供應協助降低風險。同時,透過「SAF-ATJ」技術,補足永續航空燃料需求。她表示,美台可共享安全、具韌性的能源願景,並攜手推動創新與合作,實現能源永續發展。主辦單位美國穀物暨生質產品協會總裁暨執行長 Ryan LeGrand強調,乙醇能協助台灣走向能源轉型,隨著美國乙醇的碳強度降低,減碳的效果會更顯著,台美合作可強化乙醇在能源的應用,有助於提升能源多元化及擴展性。
經濟部主任秘書莊銘池表示,台灣應可積極推動生質酒精應用,擴大E3與研議E10政策,並發展永續航空燃料,藉由台美深化合作,助力能源轉型與減碳,共同邁向2050淨零願景。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副司長黃新達表示,採購美國農產品有助於建構台灣的糧食安全,藉由持續投入減碳潛力研究,以科學數據證明乙醇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重要貢獻,並透過多邊合作,深化國際社會對生質燃料的認識與信任。
台美攜手推動生質燃料 強化能源韌性與永續發展。(圖/美國穀物暨生質產品協會提供)美國穀物暨生質產品協會總裁暨執行長Ryan LeGrand 以「全球乙醇政策發展趨勢及2030年的產能需求與前景」為題發表演講。他提到,台灣每年消耗超過 25 億加侖汽油,若全面推動 E10,可有效降低碳排放,而美國乙醇的碳強度也非常低;國際氣候發展智庫趙恭岳執行長在「台灣淨零減碳路徑下的生質能源政策規劃與發展」專題演講中,闡述台灣朝向2050年淨零的能源轉型策略。他提到,開放乙醇等生質燃料為交通燃油,能夠立竿見影地降低排碳量,國際多數國家早已將10%乙醇摻配(E10)納為標準汽油規格,而台灣目前僅以極低比例E3做試辦,未來應考慮學習國際做法,提高乙醇摻配率。
台灣中油公司企研處王逸萍處長則以「台灣中油減碳計畫與產業轉型的永續方案」為題分享中油觀點,中油推動「優油、減碳、潔能」策略,加速低碳產品和技術研發,包括陸運、海運及空運用永續生質燃料方案,為台灣交通燃料的綠色轉型奠定基礎。王處長指出,中油在永續發展上將持續投入,例如在現有基礎上導入E10、E20等乙醇摻配燃料,提高燃料安全性,並產生顯著減碳效益。
活動中還安排生質燃料機車的展示,根據山葉機車資料顯示,機車以100%乙醇(E100)為燃料,可相較傳統汽油減少約58%~71%碳排放;即使以10%乙醇(E10)摻配使用,也有約7.3%減碳效果。論壇最後進行「燃料乙醇如何協助台灣實踐道路、航空運輸減碳與能源韌性」圓桌論壇,由台灣經濟研究院陳彥豪所長主持。與談來賓包括美國乙醇貿易協會(Growth Energy)全球政策總監Emily Marthaler、工研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廖啟雯博士,以及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劉哲良博士,討論聚焦於乙醇燃料在台灣運輸減碳中的應用前景。
本次會議就生質酒精推動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不僅共享了國內外政策與技術資訊,也強化了能源產業與政府部門間的合作意願。美國穀物暨生質產品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認為,使用生質酒精未來,生質酒精結合國際經驗與本土需求,有望成為台灣能源韌性策略中的重要一環。未來的關鍵,在於政府能否加速修訂燃料標準、設定明確 SAF 政策目標、並檢討降低燃料乙醇的關稅。如此,台灣就能在能源轉型中掌握先機,邁向淨零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