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瑞安航空一架從比薩飛往英國的航班,受風暴「艾米」影響三度嘗試降落失敗,在空中盤旋近兩小時後發出「燃油遇險」緊急警報,當時油量僅剩6分鐘飛行時間。最終驚險備降曼徹斯特,乘客形容宛如身歷災難片場面,當局已介入調查。(圖/翻攝自瑞安航空網站)英國近期遭強烈風暴「艾米」(Storm Amy)侵襲,導致交通大亂,航空業首當其衝。瑞安航空(Ryanair)一架自義大利比薩飛往蘇格蘭格拉斯哥普勒斯威克機場的班機,因天候惡劣在空中三度嘗試降落失敗,並一度進入「燃油遇險」(Fuel Mayday)緊急狀態。根據機上乘客形容,飛行過程宛如災難電影重現,最終班機驚險備降曼徹斯特機場,當時油箱僅剩220公斤燃油,僅夠支撐約五至六分鐘的飛行時間,距離墜機僅一步之遙。
事件發生於10月3日,正值風暴「艾米」重創英國期間。該架由瑞安航空營運、實際由馬耳他航空(Malta Air)執飛的波音737-800客機,受強風亂流影響,首次嘗試降落失敗後,機組轉飛愛丁堡機場,卻仍因氣流不穩再度放棄降落。據目擊乘客亞歷山大‧馬爾奇(Alexander Marchi)回憶,飛機在第一次降落時已接近跑道,卻在最後關頭急速拉升;第二次降落甚至比第一次更劇烈,「機體左右搖晃,完全無法控制」,有乘客當場尖叫、痛哭,有人低頭祈禱。
持續盤旋近兩小時後,機組人員宣告「7700緊急代碼」,正式進入燃油告急狀態。依據國際航空規定,波音737-800在備降時應保留可支撐至少30分鐘飛行的燃料量,而該機最後僅剩220公斤燃料,嚴重低於標準。班機最終選擇曼徹斯特機場備降,成功著陸後,所有人虛驚一場,但也引發外界對航空公司飛行決策的強烈質疑。
多名乘客事後表示,早在航班起飛前已有氣象單位發布風暴警報,認為航空公司應延後或取消航班。馬爾奇受訪時直言:「這班飛機根本就不該起飛,大家當時都以為要死了。」
對此,瑞安航空回應指出,公司已於事發當天主動向英國航空主管機關報告事件,並全力配合調查。鑑於調查尚在進行中,目前不便發表進一步評論。
本事件也再次引發航空業界對「最少油量政策」與緊急應變程序的關注。雖然飛機最終平安降落,但從技術標準與乘客心理層面皆留下重大爭議。有專家指出,燃油儲備應對極端天氣的挑戰正變得更加重要,未來航空公司在惡劣天候下的起降判斷與風險評估機制將勢必面臨更嚴格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