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工研院的「棒球科技-臺灣鷹眼」系統能自動追蹤投球軌跡、轉速與位移,誤差不到一公分,堪比美國職棒的鷹眼系統,讓好球帶判定更公平,也讓選手訓練更精準。圖為NiceSports好的運動總經理張泰山示範投球。(圖/經濟部提供)台灣運動科技產業迎來升級關鍵時刻。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今(17)日舉辦「運動科技研發成果」記者會,正式公開五大具代表性的創新技術,全面展現台灣在運動科技化與產業高值化的發展潛力。從職棒場上的「台灣鷹眼」精準追蹤系統、高爾夫AI教練,到支援無訊號山域的登山留守科技,以及結合訓練台的室內智慧自行車平台,展現出從研發、產品化、應用到場域驗證的完整鏈結布局,讓台灣不只在硬體製造上有一席之地,更積極搶攻國際智慧運動新藍海。
經濟部指出,這場展示的五項技術,是在「運動×科技行動計畫」下逐步孕育而成。該計畫自2023年啟動,預計投入新台幣五億元、執行至2026年,整體將帶動產業投資逾30億元,預估衍生產值高達75億元以上。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強調,這不只是單一產品的突破,而是讓科技與全民運動深度融合,真正實踐「Sports Everywhere」的未來願景。
「台灣鷹眼」導入大巨蛋、天母球場 偏鄉少棒也能科學化訓練
記者會現場最吸睛的亮點,無疑是運動科技領域的明星系統,「台灣鷹眼」投球軌跡偵測平台。這套系統透過高速影像與AI演算,可將投手每一球的軌跡準確呈現,誤差小於1公分,精準度幾乎媲美美國大聯盟的職業規格,目前已導入台北大巨蛋、天母、洲際等一線球場,不只用於比賽判決輔助,更能提供球員訓練數據分析。
這項技術也進一步下放應用到偏鄉基層,協助紅葉少棒等資源相對不足的球隊導入科學化訓練,讓台灣的「國球」在育成與精準訓練上同步升級。郭肇中表示,這就是科技應用真正的價值所在,「不只是看得見、說得好,更是要用得上。」
山林迷航有解 「科技登山人」系統結合SOS與超距訊號
台灣每年登山人口持續上升,隨之而來的山難救援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此次經濟部展示的「科技登山人—科技留守人平台(MountLink)」成為焦點之一。系統具備無基地台通訊能力,即便在無訊號環境下也可發送位置與求救資訊,並整合SOS警示功能,目前已與各地消防局、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強化山域安全監控網絡。這樣的創新應用,讓戶外活動從興趣升級為可控風險的全民運動生活方式。
「科技登山人-科技留守人平台(MountLink)」運用無基站超距通訊與SOS警示機制,已與政府及消防單位合作,強化山域活動安全。圖左起為揪山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一芹、工研院中分院組長黃天佑、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第六救災救護大隊陳勇廷、工研院服科中心執行長鄭仁傑。(圖/經濟部提供)高爾夫AI教練上線 結合可攜感知裝置創造「即時回饋訓練」場域
「科技產業運動化」的另一代表作是高球領域的創新應用。「智慧高球服務系統」首度亮相,可攜式複合感知裝置能同步回饋揮桿數據、姿勢與力道,大幅縮短傳統設備的建置時間,同時讓教練與選手能即時修正姿勢。目前該裝置已在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導入揚昇球場與霧峰球場,實際驗證其在各種場域的可行性。
搭配AI揮桿分析技術所開發的「高爾夫AI虛擬教練」,可自動產出個人化訓練建議,使用者從入門玩家到資深選手皆可受益。與此同時,「體適能AI檢測平台」也同步推展,協助健身族群進行身體功能評估與動作優化,支持全民健康生活的目標。
「AI智慧高球服務系統」首創可攜式複合感知一體機,結合「AI虛擬教練」提供即時動作回饋,並以輕量化設計大幅減少系統建置時間。圖為高球亞運金牌國手/教練李瑞慧以及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示範推桿。(圖/經濟部提供)自行車訓練更智慧 室內台加上互動軟體抓住每個關鍵坡度
台灣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自行車製造鏈,如何把「硬」產品變得更「聰明」,是產業升級的重要關鍵。技術司此次展示的室內智慧騎乘系統,整合了訓練台與即時互動軟體,不但可模擬各種坡度與路況,更能追蹤選手心跳、踏頻與力量輸出,讓教練在每一次訓練中都能即時做出反饋調整,提高運動成效。
目前此技術已獲得多家國內外教練與隊伍採用,進一步證明「從訓練室走到賽場」不再是口號。
「室內騎乘訓練系統」整合騎乘訓練台與互動軟體,讓教練能即時掌握坡度與體能變化,協助選手精準訓練。圖為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自由車專任教練曾可妡示範訓練。(圖/經濟部提供)研發、產業、應用一線串聯 政府打造智慧運動產業鏈原型
這次成果發表不僅僅展示技術本身,也同步邀請產業代表、法人單位與終端使用者參與,包括棒球名將張泰山、高球金牌教練李瑞慧、霧峰球場總經理黃京珠,以及多家國內智慧運動設備廠商與AI感測公司,共同討論技術落地、產品商業化與國際市場拓展策略。
技術司強調,台灣的優勢不只是製造能力,更在於能夠整合研發與應用,快速回應市場需求。接下來,政府也將持續與工研院、資策會、自行車中心等法人單位合作,透過場域驗證、國際媒合與跨部會資源整合,讓「科技運動、全民參與」不只是口號,而是成為台灣運動經濟的下一個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