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公車客運業員工數創新低「每月工時飆198.6小時」連3年月加班逾30小時

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公共汽車客運業駕駛荒未解,去年員工數僅1.8萬人創歷年新低。(示意圖/資料照)

▲公共汽車客運業駕駛荒未解,去年員工數僅1.8萬人創歷年新低。(示意圖/資料照)

交通部近期公布2024年全台運輸及倉儲業生產與受僱員工概況調查結果,報告顯示,公共汽車客運業駕駛流失缺口尚未補足,加上駕駛退休潮,徵才速度遠遠不及人力流失速度,去年員工數僅1.8萬人創歷年新低,雖平均薪資達6.1萬元,較疫情前2019年大增8575元,但每人每月總工時高達198.6小時,且加班工時更連3年超過30小時,可說是用「命拚出來的」。

交通部統計,運輸及倉儲業全年受僱員工平均29.7萬人,其中「汽車貨運」與「其他運輸輔助業」各均逾7萬人較多,「公共汽車客運業」與「港埠業」受僱員工歷年新低,分別僅1萬8994人、2084人。另與上年比較,觀光需求升溫,「航空運輸業」員工增1817人最多,「汽車貨運業」則減744人最多。

薪資方面,整體運輸及倉儲業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6萬5184元,比上年增加3227元,成長5.2%,細分觀察,「海洋水運業」總薪資13.9萬元最多,連5年第一,「航空運輸業」11.7萬元次之,而「其他運輸客運業」為運輸業最低薪,「汽車貨運業」為次低。

至於非經常性薪資平均1萬5488元,較上年增1519元,其中仍以「海洋水運業」5.5萬元最多,連4年居各細業之首,更是全業平均3.6倍,另「航空運輸業」、「港埠業」、「郵政業」及「鐵路及捷運運輸業」皆有2萬元以上水準。

交通部表示,工時方面,113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催員工每人每月總工時平均為169.2 小時,其中運輸及倉儲業總工時170.5小時為各大業別中第四長者。再細探「公共汽車客運業」總工時198.6小時,居各細業之冠,「遞送服務業」189小時次之。

加班工時部分,運輸及倉儲業每人每月平均加班9.1小時,其中「公共汽車客運業」已連3年逾30小時,2024年增至32.9小時,較整體運輸及倉儲業多23.8小時。另超過10小時的還有「遞送服務業」20.8小時、「鐵路及捷運運輸業」14.9小時、「倉儲業」12小時。若與上年比較,以「遞送服務業」增加3.8小時最多,其次為「公共汽車客運業」與「倉儲業」的1.2小時。

針對職缺情形,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8月底,運輸及倉儲業職缺數7683個,較上年減少148個。運輸及倉儲業提供招攬職缺的最低雇用經常性薪資為3.8萬元,較整體工業及服務業高2856元,為5年來差距最小一年,但因職缺需具備專業技能且工時較長,員工招募不易,職缺平均持續時間長達5.3個月。

交通部總結,就疫情前後行業觀察,受僱員工人數從2019年30.7萬人縮減至2024年29.6萬人,每月每月總薪資從5.5萬增至6.5萬。其中「海洋水運業」接續受疫情及紅海危機等事件影響,2024年受僱員工較2019年增982人,總薪資增加4.9萬元,增幅為各細業最高。另近2年疫情解封,觀光旅遊活絡且貨運需求增,帶動「航空運輸業」蓬勃發展,2024年受僱員工數較2019年增923人,總薪資增1.9萬元,皆超越疫前水準。

「公共汽車客運業」每人每月總工時達196小時以上,總工時長期為各細業別最高。(圖/翻攝畫面)

▲「公共汽車客運業」每人每月總工時達196小時以上,總工時長期為各細業別最高。(圖/翻攝畫面)

而「公共汽車客運業」深受疫情期間交通運輸模式轉變影響,員工數從2019年2.2萬人降至2024年1.8萬人,大減近4千人,同期間每人每月總薪資從2019年5.3萬元增至2024年6.1萬元,不過每人每月總工時除2021年疫情高峰曾降至186.7小時外,皆在196小時以上,總工時長期為各細業別最高。

此外,「遞送服務業」隨民眾購物習慣改變,2024年總工時189小時,僅次於公共汽車客運業,較2019年增12小時,為各細業增加最多。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