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冠志/台北報導

▲國安官員指出,若中國想進到太平洋、突破印太地區,「台灣都是非常關鍵的節點」(圖/三立新聞網製圖)
中國近年來加強對台灣文攻武嚇,美國國會在上個月15日召開了「習近平下令2027年以武力奪取台灣」的聽證會,就連美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都談到此事,表示「台灣自衛能力成嚇阻關鍵,愈難攻愈能爭取時間」。而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也在這幾天的香格里拉對話中提到,「眾所週知,習近平已下令解放軍到2027年具備入侵台灣的能力」。他表示,中共正發展更強大的軍力,若中共企圖以武力併吞台灣,將對印太地區乃至全球帶來毀滅性後果。美國接連有官員對中國攻台示警,此舉也與我方國家安全單位官員掌握情資一致,從台灣的國防角度上來講,「就是任何角度都不能排除,解放軍隨時可能採取行動,明天也有可能,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失敗」。
根據美國國防情報局日前公布「世界威脅評估報告」當中提到,美軍不認為中國解放軍會在2025年全面入侵台灣,但很可能對台灣離島發動攻擊。對此,我國安官員表示,「中國是否有實戰能力?或有做實戰的準備?這要先說在前面」。比方說所謂現代化軍事管理,中國是否已達到這樣的層次?「我認為還有一段距離」。官員強調,但中國一直展現出「可以掌握這個區域、可以作戰的能力,這是非常明顯的」,畢竟國際上鮮少有國家會以展現隨時發動戰爭來取得政治上、經濟上的利益,只剩下中國、俄羅斯。
另外,美方近期舉行國會聽證,陸續有談到說中國不僅是威脅台灣本身,甚至還包括印太島鏈。國安官員進一步說明,中國企圖透過操弄「台灣不重要、不要強化國防」等等,試圖在這裡創造出印太戰略的破口,讓包括美方或民主世界在島鏈間或印太區域的利益被中國拿在手裡,所以他們要創造這個效果。至於台灣該做的國安安層面來說,官員表示,「最基本的是持續我們自己的國防強化,包括與更多周邊國家相互協力,另外一部分,要不斷去突出他們在區域間的作為、背後動機,去達成一定程度的嚇阻效果,與好的國際溝通!」
有關我國漢光41號演習罕見將中國2027年攻打台灣列入假想科目之一來操演,我國安官員指出,很多人談到2027年這件事,是有邏輯上的必然性,會思考這個元素有個關鍵點是「因為習近平的任期剛好就到2027年,緊接著要進入四連任,後面2028年還有台灣的選舉,基本上有一些人認為,如果習近平要延續他的政治生命,持續打破中國集體領導的傳統,變成要走向一人獨裁,確實要把台灣當成其中一件目標。」另一部分,是若從中國角度看地圖,會發現如果中國要出太平洋,無論是從巴士海峽、宮古水道或其他區域出去到太平洋,「台灣都是非常關鍵的節點」。
官員續指,從全球環境來看,如果讓中國拿到太平洋或突破印太區域,「會造成全球的動盪或不可想像的後果」。換過來想,中國勢必也要有可能出去,「對他來說,他的防守圈就更重要,不能只是渤海做為防守圈,黃海也要做緩衝,因為從黃海稍微推出去,就會遇到駐日或駐韓的美軍。」
國安官員說,中國是否在台海會有軍事行動?「這有各種推估,可能你經濟真的不行了,所以你一定要做什麼事,或者你覺得被外界壓迫到不行了,你要做些什麼事。或你中央集權到了極點以致於你沒有理性討論的時候,所以哪天心情不錯或心情很差,他想起來就要做什麼事。」官員強調,前述各種風險管理起來都是不同的情境,也因此我國必須就各種可能的情境,去防堵中國新形態的對台施壓。
官員表示,這幾年中國在東海、南海、黃海、台海等突破島鏈的努力更多,包括這兩年他開始跟俄羅斯的空軍、海軍艦隊去經過對馬海峽、繞日本,「如果只單純把台灣作為他唯的一目標去思考時,會漏掉他們要納入囊中的東西(指全島鏈掌控權)」。另一位國安官員點出關鍵,整件事情就是多方的博弈,「習近平是Player,我們也是,日本、韓國、美國等也是」,因此這些民主國家應對的操演都不斷在滾動,「他在提升脅迫能力,我們在提升嚇阻能力!」
國安官員強調,「所以不一定是2027啊,也有可能是2029、2030,我們現在是在一個動態的線上,從台灣的角度就是去降低他的功算,或降低他可能想要採取冒險的成本。」官員說,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台灣提升嚇阻能力也是在降低他們成功機會,「這樣一來一往,慢慢的已經不存在一種限期了!」簡言之,以現在來看中國要拿下台灣,就是要「拒止」全世界。官員說,從台灣的國防角度上來講,「就是任何角度都不能排除,解放軍隨時可能採取行動,明天也有可能,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失敗」。